18考研政治预测押题,内容附电子版(考研政治2018真题解析)

18考研政治预测押题,内容附电子版(考研政治2018真题解析)缩略图
2024年 2月 13日 0 Comments

原标题:18考研政治预测押题,内容附电子版

考研倒计时5天

——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押题统计: *4、蒋中挺*7、任汝芬*4、米鹏*4

1.商品二因素

(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有用性,通过交换满足他人需要,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 物质承担者。

(2)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比例,决定商品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3)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本质上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2.劳动二重性

(1)商品的二因素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劳动二重性不是两次劳动,而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方面。

(2)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3.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

(3)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价值规律自发配置社会经济资源;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生产力发展;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4.社会形态的演变

社会形态的演变的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它表现在:

(1)从纵向看,表现为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统一性是社会形态运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人的总体历史过程表现为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

(3)多样性是指不同民族可以超越一种或几种社会形态而跳跃式地向前发展。

(4)从横向看,表现为社会形态既有共同的本质,又有各自的特点。

5.资本原始积累

资本积累:剩余价值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

6.剩余价值

(1)剩余价值:

a.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b.实质:是由雇佣工人所创造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本质上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c.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程度。

(2)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3)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同全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剩余价值总量/预付资本总量)

(4)生产自动化对价值、剩余价值的影响: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超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这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5)基本概念区分:

a.绝对剩余价值: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既定的条件下,工作日越长或提高劳动强度都会增加剩余价值。

b.相对剩余价值: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

c.超额剩余价值:商品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由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

7.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关键因素

资本周转时间和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8.经济危机

(1)实质: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

(2)根本原因:

一是无限生产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二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3)社会资本再生产呈现周期性的特点,一般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

9.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1)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资本主义的民主法治、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

(2)政治制度的本质:

为资产阶级服务,是服从于资产阶级进行统治和压迫需要的政治工具。

(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局限性:

一是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实际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

二是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资本主义社会平等的权利是建立在私有制和资本特权的基础上的,资本主义法律的实质是将这种不平等合法化。

二、学习宪法法律

押题统计: *4、蒋中挺*7、任汝芬*4、米鹏*4

1.法律的本质

生产方式是决定法律的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

2.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3)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3.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法律的作用是历史的,与法律所反映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紧密相连。任何法律都要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核心价值,为统治阶级服务。

(1)指引作用。

(2)预测作用。

(3)评价作用。

(4)教育作用。

(5)强制作用。

4.我国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主要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6.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宪法相关法、刑法)

(1)宪法相关法

宪法相关法是与宪法相配套、直接保障宪法实施和国家政权运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调整国家政治关系,主要包括国家机构的产生、组织、职权和基本工作原则方面的法律,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安全、国家标志象征方面的法律,保障公民基本政治权利方面的法律。

(2)刑法

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是公民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有力武器。我国刑法的目的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保障国家安全。

我国刑法规定了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等基本原则。

7.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其中:公正司法,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是司法活动最高的价值追求。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8.《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开篇之作,在民法典中起统领性作用

三、十九大关注大会热点

押题统计: *4、蒋中挺*7、任汝芬*4、米鹏*4

1.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魅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3.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明确全面社会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

5.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6.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内容: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7.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8.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决定性作用)、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9.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10.时代课题,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且要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1.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12.最大的民生是就业。

13.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打造社会治理格局的内容是:共建、共享、共治。党委领导的社会治理体制的内容包括: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

四、中国革命新道路

押题统计: *4、蒋中挺*7、任汝芬*4、米鹏*4

1.土地革命

(1)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八七会议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

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举行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并于10月7日抵达江西省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2月11日,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挺、叶剑英等领导了广州起义,对国民党屠杀
18考研政治预测押题,内容附电子版(考研政治2018真题解析)插图
政策发动了又一次英勇反击。

(2)《井冈山土地法》

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

2.“左”倾错误原因

(1)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修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

(2)对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中国的革命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

(3)对于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

总之是不善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中,科学地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坚决斗争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4.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1)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独立自主解决革命重大问题的会议。

(2)红军长征的胜利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判了关门主义的错误,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关门主义的错误在于不相信许多中间阶层有参加抗日的作用。1936年12月,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著作,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1937年夏,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五、认识与实践

押题统计: *3、蒋中挺*7、任汝芬*3、米鹏*2

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1)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2)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

3.认识的本质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2)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

(3)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的。

4.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1)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5.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1)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

(2)从认识到实践: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更多内容请在公众号后台输入关键词:

18考研政治预测押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