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媒设计考研上岸经验专访江南大学总分第四#我走得很慢,但我从…(亚当设计考研上岸率高吗)

数媒设计考研上岸经验专访江南大学总分第四#我走得很慢,但我从…(亚当设计考研上岸率高吗)缩略图
2024年 7月 11日 0 Comments

突围到此真的十年了

2011.01-2021.08

十年如一日,每一年坚持找寻一个新方向

···

2014年,突围“针对性”教学模式的全覆盖

2015年,突围“品牌化、系统化”专业运营

2016年,《高分攻略》系列丛书全国出版

2017年,独家原创“师训体系”建立与传承

2018年,全新课程体系的整合与首次升级

2019年,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课程模式

2020年,全面深化教研与教学的内容输出

2021年,扎实推进课程模块化整合与衔接

突围十年,十年突围

不断的课程输出反馈

原创的课程体系研发

传承的师训体系搭建

完整的产品资料闭环

? ? ?

文稿 /突围君@tuweing

字数 /7260字 /19min

2021年,冬天已经过去,我们积蓄了一冬的温暖力量终于得以释放,21届国内各大高校都已经发布了自己录取计划,22届的你们是否已经开始准备跃跃欲试,今年的考生们也终于可以稍微放松下来自己的紧张情绪迎接即将开始的春天。为了让大家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自己未来学习的样子,为了重新坚定自己辛辛苦苦树立下来的新目标,沉淀十年的突围为大家带来了“那些高分的故事”特辑,这次所有的对话可能都与你的未来息息相关,但却具有别具一格的打开方式。

我走得很慢,但我从不后退。

|

张梓晴

本科:江南大学,本科专业:数字媒体设计,报考院校&专业:江南大学数字媒体设计,初试分数:382,英语:44,政治:64,设计理论:128,设计手绘:146,初试排名:4,突围全程班次学员,2021届成功上岸。

tuweing-er

突围“针对性”设计考研专访人

2011年成立,2014年全国首创“针对性”设计考研《突围模式》,出版了《视觉传达设计考研高分攻略》、《工业设计考研高分攻略》、《环境艺术设计考研高分攻略室内篇》、《环境艺术设计考研高分攻略景观篇》、《设计考研理论红宝书》等设计考研必备教辅书籍;成功原创出品了“院校微访谈”、“设计考研上岸专访”、“设计理论21天打卡studio”、“3×7天手绘打卡studio”、“设计考研最后四套卷”、“复试与调剂通关宝典”、“造型解构十六周在线手绘基础课”、“逻辑建构在线理论课堂”等一系列设计考研原创产品与课程体系。

??

聊聊你自己,

选择这条路。

tuweing design:

可以聊一聊你的复习规划么?

zhang:

哈啰,学弟学妹们,我是2021届刚刚上岸的考生。很幸运可以有这次机会与大家分享我考研这一年的经历。目前正是考研复习刚刚开始的时候,希望我的经验可以 助到在迷茫时期的你们。

先介绍一下我自己吧,我的本科是江南大学,专业是数字媒体艺术,在平常的生活中,我还算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因为是艺术生,所以手绘基础还可以。

为什么考研?

主要的原因还是舍不得校园生活,然后本科的学习中也有很欣赏的老师,就想再延续一下自己的校园生活。

其实一开始看了蛮多学校的,包括同济、华东师范都有考虑过,最后综合各方面,还是选择了江大,毕竟是已经熟悉的环境,还是很愿意在这里读书。

对于院校选择来说,我觉得主要还是根据自己的实力来选择,不能只看自己的兴趣,白白浪费掉自己的一腔热血。在自己心仪的基础上去了解学校的招生计划,报考人数,竞争对手的水平,初试的难度,复试的比例等等,这样选出来的学校是比较稳妥的选择。

还有就是,一旦选择了目标院校就不要再轻易的变换,因为每个学校的考试科目差的还蛮多的,一旦放弃就意味着要再重新准备,十分浪费时间。

数媒设计考研上岸经验专访江南大学总分第四#我走得很慢,但我从…(亚当设计考研上岸率高吗)插图
对于江南大学,因为是本科院校,所以对教学环境和导师都有一定了解。在确定了院校以后,有和几个本校的师哥师姐详细的聊过考研相关的信息,包括初试复试比例、报录比、是否有压分现象等等,过来人的解答给了我对于学校更清晰的认知。

考研现状

如果说高考是学历的第一块跳板,那考研就是最后一块。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考研达成自己的名校梦(也就越来越卷),考研的性价比看起来很高,再差的本科院校都可以逆风翻盘,但同时考研也需要极强的耐心和自制力,缺一不可。我自己的看法是,对于考研,不能看轻但也不要过于在意结果,只要自己的努力不辜负自己就足够了,可以把考研当作向上爬的梯子,但是爬不上去也不要灰心,不要让考研或者“名校情结”成为自己的执念影响到原本的正常生活。

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少看极端案例,鸡汤不是每个人都能消化下去的,除了用目标激励自己,也要看清楚自己的水平,量力而行。

我本身是很爱玩游戏的人,曾经大二出去上课和做作业都在寝室打游戏。决定考研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游戏卸了哈哈(其实开始复习以后电脑就基本用不到了,查阅资料或者文献手机或者ipad就足够了)。然后就是按部就班的看书,做题,画画,把手机放的离自己远一点,克制自己去碰手机。

再就是早起,在决定考研之前我基本都是凌晨睡觉下午起床,给了自己两三天调整时间,调整到八点到九点起床,在上午维持一个比较清醒的状态。还有集中注意力看书,我自己的做法是先整理笔记,疏理知识框架,做一些动手不动脑的事情先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再去做题或者画画。

心态的转变

我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是心态比较轻松的,刚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因为好几年没怎么看书,就有点看不下去书,这时候强迫自己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只会增加对学习的厌烦情绪。我一般是会从理论开始,梳理框架写在笔记本上,用写字记录的方式让自己平静下来。

然后就是越学越会觉得,知识的累积是很重要的,感受到自己的渺小,承认有些东西仅靠努力不行。别企图用一年的复习纠正你20多年坏的学习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板,短板尽量让它不要拖累自己就足够了,在足够的时间内发挥自己优势,才能最大限度的得到自己想要的。

其实备考期间心态波动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只要还在坚持,就一直是在进步的,所以不用给自己太大压力逼迫自己学习,需要适当的放松。

时间规划

备考时间是我大概给自己分了三个阶段,前期重心是设计理论的整理,中期是手绘,后期是文化课。不过我留给自己的文化课复习时间有些短了,以至于文化课准备的并不充分,让文化课成为了我的短板(尤其是英语!)。

前期我主要是跟着突围的老师梳理知识框架,然后自己再去书本中找到相应的知识对整理好的框架进行填充。

我的英语应该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只能是作为一个坏模版来提醒大家不要像我这样子学习。一是轻敌,不要把文化课想的太简单,也不要想着还能吃高中的老底,再就是留出足够充裕的时间进行文化课的复习,才可以准备的更加扎实。

政治我前期看的是 老师的网课,讲解的很清晰,也很有趣,后面是配合的 老师的1000题,背诵的是 老师的押题4套卷,今年真的很幸运,基本上论述题全部被押到了!还有就是政治一定是要多做题的,看视频看够了不代表记住了,还是要做题巩固知识点。

我把设计理论的学习放在了整个考研计划的前期,用了大概两个月的时间理清考纲上几本书的知识框架,然后就是案例的积累,我整理了一个自己的案例包,里面记录了我平常看到的优秀案例还有我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这样在我后面答题的时候就比较清晰和方便,不用去再花费时间找案例。

手绘的话,我练习的时间其实不是很长,大概只有在突围的一个月和后面国庆节的几天,我认为一个多月的全神贯注其实是足够的,再就是日常的小练习,我会在闲暇时画一点小速写(不太在意形式,好多时候都是在草稿纸上)稍微熟悉一下手头功夫,练习一下人物动态。

复习体验我复习的这段时间总体来讲还是比较轻松的,对于考研这件事,我没有给到自己太大的压力,就还是平常心对待。因为我自制力还蛮差的,所以在突围画画的时候其实算是我最全神贯注的一段时间了,每天有人一起画画的体验真的很不错,学姐学长也认真负责,对我的各种小要求都没有不耐烦!

初试在考完政治的时候心情还不错,因为论述题基本都是考试前背过的,所以有点沾沾自喜了。下午考英语就大变样哈哈哈,考到后面做翻译题的时候脑子里都是浆糊,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东西。考完英语以后心态直接崩了给妈妈打电话说后面的两门专业课不想考了,妈妈安慰完以后心情平静了一些,休息了一晚。后面的考试因为抱着今年就是来试试的心态,所以也比较平稳。

学习的方法因人而异,我觉得比方法更重要的其实是心态和耐性,长久的保持平稳不焦躁的心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你做到了,那你就超越了绝大多数人,同时不要给自己过于大的压力,按部就班的学习就足够了。学习这件事,也并不是用时间来衡量质量,我在考试前基本是做到每天8小时的有效学习,然后适当的放松,让自己一直都是一个比较轻松的状态。

还有就是学会寻求 助,有些钱非花不可。分清什么事情必须靠自己,什么得求助他人。不是什么都能从百度网盘找资源,比如专业课,一个考上的人踏踏实实指导你一遍,比书翻烂10遍有效。

成绩发布后

初试成绩发布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惊喜,因为考完英语就算是基本放弃了,也做好了再来一年的准备,查成绩先看的总成绩,还怀疑是不是输错了考号…初试结束以后我自己算成绩,感觉再怎么算最多也就340 350,大概率320左右,没想到居然能有这么高…

然后快乐了两天,就开始准备复试看的书,初期结束以后因为自暴自弃潇洒了两个月,突然看起书来还有点不适应…

复试成绩发布后,看到复试成绩,问了学长往年的综合分,基本算是尘埃落定,松了一口气吧,同时觉得自己真的很幸运!

研友这件事

研友对我来说是有最好,没有也不强求。可能我自己本身是比较喜欢一个人做事情的人,所以有时候多一个人反而会觉得不舒服,我和我的室友基本上是一起走路到图书馆,然后去不同的楼层学习这样子,中午晚上会一起吃个饭,聊聊做题遇到的问题,我个人很满意这样的相处模式,不会太紧密到寸步不离,但也算是相互陪伴。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我认为有人陪伴学习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不要被别人的进度影响,也没必要事事都黏在一起。

刚开始计划考研的时候心态还是比较平稳的,后来因为后期把文化课的时间压缩的比较短,再加上太久没学过文化课复习(预习?)起来还蛮吃力的,就开始焦虑甚至几次想要放弃,每回做题做不下去的时候就下楼坐在湖边看大鹅哈哈哈,就会平静一些然后接着回去做题。以我自己的经验来看,考研真的只是人生中的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所以不必因为这件事给自己施加太多的压力,我算是情绪比较脆弱的人,自我调节能力也很差,所以我就一直和自己说,考不上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即使考不上也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在等待着我。

关于未来

首先…先把毕设做完!哈哈哈哈哈哈哈暑假会去学驾照,剩下的时间就是多看书,感觉经过考研的复习(预习?)发现自己还蛮喜欢读书的,读各种各样的书,然后整理自己的读书笔记是很令人愉悦的一件事。

可以参考的网站,我自己很喜欢去mana看一些新媒体展示和交互装置,可以了解到很多新的技术以及新的数字展示形式。再有就是开眼,可以在里面看到很多优质的短视频,是寻找灵感不错的选择。配色上,我使用过比较优秀的应用是色采,里面的色卡是不同类别的,可以根据需要去选择自己喜欢的配色。

自己对话,

那些回忆。

tuweing design:

你觉得发挥最差的是哪一门?

zhang:

发挥最差的是英语吧,因为本来复习的不是很充分,再加上今年的题有点难,导致了我做完阅读后面的题都不想做了,也有自己心态的原因。考研英语我还手贱对了答案…然后心态直接崩了,甚至不想考后面的两门专业课了,在妈妈的劝说(威胁)下还是去了,所以能考上真的多谢我的老母亲。

tuweing design:

你备考这一年有什么特别的记忆?

zhang:

我记得有一次特别好笑,在图书馆做政治选择题,多选,还没有熟悉做题的套路,于是做10道错8道,怎么都做不对,就一个人跑到楼下湖边看天鹅,一边哭一边给朋友打电话。

tuweing design:

介绍一下你的理论参考书籍吧?

zhang:

理论考纲上有四本书,分别是《设计学概论》、《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数字媒体艺术史》、《视听语言》。我认为抛去考试大纲这一层,数媒概论真的是一本写的很好的教科书,里面有很多的经典案例,李四达老师也做了详细清晰的分析,通篇读下来也不会枯燥。

tuweing design:

今年初试理论考题哪一题你最有印象?

zhang:

“保罗·塞尚”,名词解释。乍一看,觉得熟悉,仔细想想,应该不认识。然后就开始凭感觉写,觉得大概和莫奈一个时代?印象派?后印象派?然后想了想还和数字媒体有关的话,那大概是波普艺术或者达达主义八九不离十,考完手贱去百度了一下,居然还蒙对了哈哈。

我认为理论的复习真的很需要一个清晰的框架,然后再去整理那些琐碎的知识点,同时不要把重心放在背书上,要放在去灵活的运用书上的知识,同时也要有自己的理解。

在我的认知里,死记硬背一直都不是一件必要去做的事。比背书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融会贯通。但考纲上的几本书对于大部分跨考的同学来说都算是学科入门的敲门砖,所以还是有必要仔细阅读的。

tuweing design:

你是如何看待风格的?

zhang:

可能因为我接触到和练习过的素材比较多,所以看到考题想了一分钟左右就开始起草稿画画。在准备手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自己的素材包,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风格,利用好碎片时间去收集一些有特点的插画或者动画,然后自己重新构图,灵活运用。

从很早的时候老师就说过我的画面最明显的特点是“干净”,然后这个特点也一直跟随着我,不管是手绘还是板绘或者一些项目作业,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

于我而言,风格算是自然形成的,我没有刻意的去模仿别人,只是按照自己以往以来的绘画习惯规规矩矩的去做这件事。对于手绘来说,风格固然重要,但风格是在基础达标以后的更上一层楼,所以说还是要先打好基础,一步一步来。

tuweing design:

今年你有什么特殊的考场经验?

zhang:

今年的考题还是有很大的变化的,分镜头脚本创作从四格变成了六格以上,分值也从40分提高到了60分。因为我画的比较快,然后就关注了一下周围考生的进度,感觉大家对于突然修改的考题会出现无法应对的情况,在交卷的时候还有不少人是未完成状态。所以在考试的时候还是要沉下心来,不要慌,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tuweing design:

复试时导师最看重你的哪些优势?

zhang:

我觉得在复试中老师更看重的是自我表达能力和临场发挥能力,不管是英文面试还是专业面试,只要顺其自然的说下去,尽可能多的展示自己就足够了。我觉得我的优势也是在复试的时候是在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里正常发挥,不紧张,不怯场。

因为初试的排名不是很靠前,真的很怕自己没有书读。我一般都是和自己说,你本来就是一个很平凡的人,老师没有非得要录取你的理由,能考上是幸运,考不上也是人生常态,不必太看重这个结果。

公众号:突围设计考研

我们看见与听到这些可爱的学员们在面对无数次挣扎中的自我反思,也看到了他们在各种现实困难与心理困境面前及时转换的心态——从复习环境的改变,到复习节奏的革新,再到对当下考研如此竞争激烈后的冷静思考——谁都知道,走完这一切不甚容易。但我们依然相信,考研这一关,关关虽难过,但从过去、从身边、从各类同质化的竞争中找到突出重围的方法与经验,实现明年研一并不算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