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考研人】王鹏上岸川大华西临床医学院!他的大学太精彩…

【硬核考研人】王鹏上岸川大华西临床医学院!他的大学太精彩…缩略图
2024年 9月 6日 0 Comments

|==
编者按: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结果陆续尘埃落定,“硬核考研人”栏目再“上新”。这一届考研学子,面临刷新记录的报考人数,又在防疫政策调整的节点迎来初试……成大考研学子用刚毅坚卓“通关”试炼。新闻中心采访了一批考研学子,发现成长、解秘“优秀”,讲述他们的成大故事。

王鹏,成都大学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以总成绩第2的成绩,一志愿考取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外科学研究生。

他在大学期间发表sci论文1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5篇;曾获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颁发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四川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成都大学“十佳大学生”等几十项各类荣誉称号,获得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特等奖学金、华大基础医学奖学金等。他积极参与社区义诊志愿活动,多次进入四川艾滋重灾区开展医疗服务、防艾宣传,2021年参与申报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高校防艾基金项目,累计服务500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服务地区人民对防控艾滋病。。

漫漫白衣路,少年追光时。幼年的一场车祸,白衣执甲便走进他的人生,以梦想为锚,捧着一颗滚烫的心探行崇高医学之路。

以下是他的自述:

幼时即有杏林志

我在8岁时,遭遇了一场意外车祸,导致左腿股骨粉碎性骨折。那一次受伤很严重,按道理至少应该住院一个月,但是我只住了七天就出院了,医生都直言是奇迹。但我觉得是医生医术精湛,才让我恢复得那么快。住院期间,妈妈的贴心守护和揪心担忧,让我认识到医生的伟大:不仅可以挽救一个人,更能挽救一个家庭。

因此,我坚定了自己的职业选择——当一名救死扶伤、护佑生命的医生。

2018年,命运之舟行驶到了成大。大学的不适应让我迷茫和彷徨,但是我从来没有放下对自己的要求。因为班会课上辅导员万君老师就告诉我们:“我希望你们立足成都,面向世界,记住你们读的是成都大学”。

加入临床科研中心后,在基础和临床双方老师的共同指导下,我开始参与不同的课题组,接触到更多更前沿的科学知识、以及更优秀的人和更广阔的世界。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成大有自己的优势,不仅不同学院学科之间可以交流,也搭建了与其他高校和医院交流的机会,其中就包括华西。

大三,我定下考研的目标,考取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神经外科研究方向,以后当一名学术与实践并重的外科医生。

瞄准远方,不惧沿途风浪

2022年春节结束,我正式开启了备考之路。专业课有五本书,我把每本书先复习一遍,再按照疾病临床思路来进行学习,反复摸索真题找规律,归纳常考知识点。我买了一本手写笔记,不断扩展知识点的深度和宽度,从一遍遍背诵笔记到一遍遍默写笔记,这个过程我可能进行了几十遍,直到上考场的最后一刻,那本笔记已经被我用的破烂不堪。

从决定考研开始,我就卸载了最常看的app。我有两个手机,一个用于日常的交流,但它总是被放在寝室,随身带的那个手机是不插卡的,网盘里下载了大量的考研复习资料。我会列出每天要完成的学习清单,一天结束后完成的打勾,我把时间填得满满当当,因为我一停下来,就会感到焦虑。

在备考的一年多时间里,面临实习和备考的双重拉扯,我只能尽可能挤时间学。只要没做事就把书拿出来复习,随时随地进行复习,哪里都可以是我的自习室,除了吃饭睡觉实习就是看书,那段时间洗头常常能看见自己头发一把一把地掉,但只要眼睛还能睁开,我就接着学。

在临近初试的时候,疫情防控政策刚刚调整,老师们多次跟我说千万不要感染新冠了,我和室友们为了不被感染,戴两层口罩去洗澡,一层医用口罩,一层n95。但不幸的是,在上考场前最后几天,我还是“中招”了。在跟爸爸说了后,爸爸就立刻把我接回家,全程陪伴我最后几天的复习,朋友们都在跟我说:“莫感染了哈,相信这么多年你的努力会有回报的,你的梦想即将实现。”我极其冷静地回复他们:“我运气很好,没有感染,你们也要注意,我们一起加油。”但其实没有人知道在发这些信息的背后,我已经高烧到40度,持续了整整三四天,直到考试前一天才退烧。为了让病症降到最低,我买了一箱红牛和一箱牛奶,感染后全身乏力和疲倦,我就疯狂喝红牛,为了节约吃饭时间,饿了就一直喝牛奶,那段时间就在感染—布洛芬—红牛—牛奶中无限循环。

王鹏自己整理的500多页的西医综合科目笔记,因为反复翻看磨损严重

极限挑战 前路有光

初试成绩后出来后,我只有371分,其中英语58分,我知道我完蛋了,“调剂吧。”最开始这样想。我跟老师们说了后,老师们都极力希望我“二战”。当时我提前给其他高校老师发了调剂申请,收到了包括厦门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武汉大学等博导的offer,其中还包括一名学者极力希望我能读他的研究生。但我还是非常希望能被一志愿录取,毕竟离家近,并且华西医院全国排名第二,考华西一直以来是我多年来的梦想。

事情在3月14号出现了转机。

我清楚地记得3月14号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出分数线了,华西几十年来都一直涨分的,今年居然神奇地降分了,我知道这一定是上天眷顾我,但我看了下复试时间,恐怖的3月19日,只有不到一周的复习时间。

复试考察外科学一本书的内容,而我从初试完就开始放飞自我,丢了几个月,还有需要从零开始学的神经外科内容、影像学读片,那一刻压力向我袭来。我仔细分析了复试内容,深呼吸了一口气,开始规划如何在一个星期内完成复习。

我把一天24小时分为了三部分,8个小时背外科学内容,8个小时背神经外科的内容,3到4个小时背专业词汇和英文自我介绍,以及准备英文问题,复习到凌晨2点,5点起床接着背,中午休息1个小时,一天极限复习18到20个小时。为了
【硬核考研人】王鹏上岸川大华西临床医学院!他的大学太精彩…插图
节约时间复习,困了疯狂灌红牛,饿了就疯狂喝牛奶。为了针对性复习影像学读片,成都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的陈老师和王老师, 我从零恶补了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的时间。

高压运转了一个星期,直到复试完走出华西医院大门时,我感觉自己像脚踩棉花一样,完全眩晕状态,甚至一度感觉看不清路牌。

王鹏的一日学习计划 完成后“销账”

少年不惧风霜 敢拼敢闯振翅飞翔

3月23日,我与几位一同考华西的伙伴们,相约到华西医学院线下看复试成绩,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录取名单上时,当时就给爸爸妈妈给了电话,他们一下子就哭了,那一刻,我知道我苦苦追寻的白衣执甲梦终于走向了我。

被录取后,学校分配了双师型导师,一位老师手把手带我临床,一位老师手把手带我科研。虽然我是学术型研究生,但也需要临床实践,我觉得这对我是件好事,我也很喜欢老师们的这种培养模式,可以从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从而通过实验去解决问题,再通过科研转化,从而落地临床,科研与临床并不矛盾,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目前我已经在华西医院临床实习了几天,我发现“勤奋”与“努力”在这里是最基本的要素,也是最不值一提的,因为每一个人都很努力。导师告诉我:“你需要从一个本科生向研究生转换角色,而且是国内顶级医学院校的研究生角色转换,还需要不断修炼内功,把基础打牢。”

医路漫漫,向阳而生。上岸华西不过是我的起点,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希望能继续深造,去往更宽广的天地,希望能够在华西实现硕博连读,之后在博士期间到美国进行海外交换。

未来我希望能在成都一所大型三甲医院做一名临床与学术并重的伽马刀医生,做一名有不错的临床技术,也对得起自己良心的一名优秀医生。能够真正沉下心来研究学术,当一名临床科学家,真正解决病人疾病问题,推动临床的发展,哪怕就一点点。

即将奔赴下一场山海,回顾在成大的五年,我想如果再来一次大学,我很难复制这样的经历,一切都是幸运。在这里,有辅导员万君老师的引荐、导师黄静玮老师的手把手带领、临床科研中心张老师和华西医学院方老师临床科研的悉心教导。在大二时,“万妈”给我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科研规划以及未来的人生道路,在她制定的详细计划下,五年来的目标几乎全部实现了,甚至部分超额完成。正是有了她对我一直以来的关心与支持,才让我有机会迈入梦想中的高校。

更要感谢成大五年的培养,感谢学校提供了优渥的学习条件以及良好的科研平台,以及在考研过程中老师们积极 忙分析择校,复试前老师们 助我全程模拟面试,正是学校这一切的贴心措施才让我能够顺利进入梦想的高校继续深造,我希望我的母校发展得越来越好,早日跻身双一流高校!

医路荆棘,常伴冷暖,滚烫的心,却从未荒芜。“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希波克拉底誓言我始终铭记于心。人生如同心电图,有峰值也有低谷,不可能一帆风顺,但从医是我一生的选择,无论多难,都会坚持走下去,原因很简单,我喜欢医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