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解析】第11期丨浙江理工大学23艺术设计考研913专业理论真题…(真题分享)

【真题解析】第11期丨浙江理工大学23艺术设计考研913专业理论真题…(真题分享)缩略图
2024年 9月 6日 0 Comments

|==

1.23考研真题再现913设计理论

2.填空题解析1. 汉代砖瓦最具特色是 瓦当 和 画像砖 。
2. 白瓷 的烧制成功,在我国开创了新纪元,为瓷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 明代 宋应星 深入民间调查写出了《天工开物》,该书成为“17世纪的百科全书”。
4. 珍妮纺纱机 的出现,通常被认为是工业革命的开端。珍妮纺纱机
5. 安东尼·高迪 是西班牙的重要设计师,他的作品 圣家族教堂 极具有雕塑的艺术出现,已成为了巴塞罗那的地标。
6. 1961年,美国设计师德雷福斯的 《人体度量》 被誉为人机工程学的开山之作。
7.最早在公司成立设计部分的的日本企业是 松下公司 。
#题目解析
填空题部分,理工今年在分值上做出了调整,从30分调整至10分,分值的减少并不意味着对填空题的学习的重视度降低,从考生的考场反馈来看,题目中《中国工艺美术史》与《世界现代设计简史》考察内容大致各占50%。
从题目的分布位置来看,中工艺的出题区间在汉代砖瓦,明代手工艺专著《天工开物》等位置西方史则从工业革命的开端考察至新艺术运动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高迪,再到战后不同国家对于现代设计的发展应对策略。需将两本书进行全覆盖的整理复习>在考察难度上,主要侧重一级知识重点,属于在学习之初与复习时均会作为重点的部分,较少涉及到前几年填空中的知识偏点与难点,但随着历年来考研难度的加大,对于填空题的学习我们不应只局限于目光所及的重点,更应对于书本保持一种“敏而好学”“熟读精思”的态度。
3.名词解释解析01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一词最早由李希霍芬于1877年提出50多年后中国学者才开始使用这一词汇。
“丝绸之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长安或洛阳,通过甘肃河西走廊和今天的新疆地区,越过帕米尔高原,进入中亚、伊朗等地,连接亚洲、欧洲的交通和商业贸易路线。广义的“丝绸之路”已经成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代名词,即凡是古代中国到相邻各国的交通路线,不论是陆路还是海路,均称为“丝绸之路”。
汉武帝派张赛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中西交通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东起汉唐帝国的都城长安,向西经河西走廊至敦煌后。分为南北两条线这条丝路的开通,在古代东西方之间架起了文化交往的桥梁,中国的丝绸、刺绣、陶瓷和其他绚丽多彩的工艺产品被运往中亚及至欧洲,而异域的核桃蚕豆、胡萝卜、葡萄酒和多姿多彩的音乐、舞蹈、绘画也在汉唐社会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除了这条丝绸之路,还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沟通中国与外国的交往。
02景泰蓝景泰蓝是明代著名的一种金属工艺,明代景泰年间这种工艺技术制作达到顶峰,制作出的工艺品最为精美而著名,其正式学名为铜胎掐丝珐琅。钜胎掐丝珐琅技术继元代从阿拉伯国家传入,我国工匠将这一技术与传统艺术风格相结合,融合古代青铜工艺、金银镶嵌及瓷器造型和装饰,创造了具有民族风格的掐丝珐琅工艺
制胎掐丝景泰蓝的制作较为复杂,就是用红铜板制作各种器形;根据装饰花纹,将铜丝黏在铜胎上,烧焊,是把铜丝压成扁丝,使铜丝和铜胎牢结;点蓝根据装饰花纹的色彩要求,将各色釉料填在花纹轮廓里先点地,后点花点完蓝后进行烧制。最后一次点蓝完后加上亮白;烧蓝点一次烧一次,精品点蓝和烧蓝反复3次以上;磨光使蓝料和铜丝平整;镀金,为了增加光泽并避免生锈使成为金碧辉煌的产品。其釉色多以蓝色釉如钻蓝、天蓝作地,依照花纹填入红、绿、黄等,再加上镀金银丝闪亮光泽,形成典雅艺术风格
一件精美器景泰蓝工艺的艺术特点可用形、纹、色、光四字来概括:首先要有良好的造型,取决于制胎;要有优美的装饰花纹产生于掐丝华丽的色彩决定于蓝料的配制;景泰蓝是辉煌的光泽完成于打磨和镀金融我国传统工艺中造型、色彩、装饰为一体的一种特殊工艺品。
03芝加哥学派19世纪以前芝加哥是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小镇,由于美国西部的开拓,这个位于东部和西部交通要道的小镇在19世纪后期急速发展起来。而1871年在芝加哥市中心的一场大火加剧了新建房屋的需求。在这种形势下,芝加哥出现了一个主要从事高层商业建筑的建筑师群体,被称为“芝加哥学派”。它以大胆的现实主义态度和符合工业化的时代精神的设计艺术理念,在设计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在高层建筑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它比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早14年,在高层建筑与结构方式上是新艺术运动无法比拟的。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路易斯·沙利文。
芝加哥学派的风格特征:注重内部功能、大胆采用新材料;强调结构的逻辑表现;立面简洁明确;采用整齐排列的大片玻璃,突破传统建筑的沉闷感;形式服从功能。
04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诉求用高秩序性的设计来整顿混乱的人造环境,使杂乱无章的环境具有系统与关联。它在使用时首先要创造一个基本的模数单位,然后在这个单位上反复发展,形成完整的系统。模数体系是系统设计的关键。
系统设计的特征:
1.从理论根源来看,系统设计的核心是理论主义与功能主义,加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社会工程意味
2.从形式上来看,系统设计以一个基本模数单位为中心,形成高度系统化,高度简单化的形式,整体感很强,但同时也具有冷漠、非人情味的特征
3.系统设计这种完全无装饰的形式特征在设计上被称为减少风格,德国的减少主义不是风格探索的结果,而是系统设计、理性设计发展下的自然结果。
题目解析近两年名词解释考察中,《中国工艺美术史》与《世界现代设计简史》一直是各占50%的比例,这要求考生对两本书目的均衡学习与复习。今年考察题巨包含“景泰蓝”、“芝加哥学派”和“系统设计”的常规重点知识考点,以及出现“丝绸之路”这种综合性知识考点,考场上考生应对此类考点,则需要对于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以及灵活运用,例如可以将中国工艺美术史中的基础知识与政治科目的时政知识点结合作答。
4. 论述题解析01
如何理解“一部工艺美术史,就是一部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发展史”。
以中国的瓷器发展为例,
在公元前,狩猎经济向原始农耕经济转变,生活由游牧逐渐稳定,需要储藏粮食的器皿:陶器,诞生,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从殷商开始,到汉代烧制出成熟的原始青瓷,六朝时期瓷器已经在器皿中取得主导地位,由此,中国进入了瓷器时代。
萌芽发展时期
瓷器在商代开始有烧制痕迹,商周时期是原始青瓷的初创期,整体制作工艺粗糙,颜色呈绿色,胎体硬度较高。到了秦汉时期,真正的青瓷烧制成功,种类只有青瓷和黑瓷两种,风格单调,胎釉结合牢固,瓷化程度好,代表作品有《东汉青釉扁壶》。
魏晋南北朝窑口猛增,主要位于江苏浙江一带,南方青瓷多灰青色,而北方青瓷多黄绿色,奠定了南北瓷器的两大体系,装饰手法丰富,有印花、刻花、划花、镂空等技法,烧制工艺进步,造型更为出彩,以仿动物造型为主,如《鸡首壶》,又因佛教的传入,莲花、卷草等装饰纹样日渐流行,代表作品《莲花尊》。
成熟时期
隋唐时期,中国陶瓷开始进入成熟阶段, 瓷窑分布范围扩大,青瓷以南方“越窑为代表,釉色青翠莹润,器表往往附透明釉。 白 瓷以北方“邢窑”为代表,釉色银似雪,稍淡黄青,器型光素大方,不施纹饰因此形成了“邢白越青”的局面 。 同时,唐三彩日渐兴盛,采用红、绿、黄在器物上绘制花朵、斑点、几何纹等图案,鲜艳亮丽,逐渐向实用化发展,代表作《三彩骆驼载乐》。
宋朝继承了前朝瓷器的优良传统,无论是青瓷、白瓷还是釉上彩、釉下彩的制作技法,均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定窑胎薄成乳白色纹饰精美,多用刻花、印花、划花等装饰手法;汝窑为青瓷窑,吸收了越窑的釉色和定窑的装饰手法,呈青葱色;官窑是皇权贵族专用瓷,是汝窑衰微后兴盛起来的,釉色位粉青色,往往有蟹爪纹等开片,紫口铁足;钧窑的特色为“窑变”,胎厚釉厚,因加入铜元素,颜色呈紫红色,鲜艳亮丽,打破了青瓷窑的单调;哥窑由“开片”的工艺著称,有细小如鱼子的,有状若蟹爪的,有大小相同的等不同纹样,釉色有粉青色、米色,质朴典雅。
巅峰时期
元代时期,景德镇逐渐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业中心,其突出的特点在于烧制出青花和釉里红瓷器。青花瓷白里泛青,装饰青色花纹,十分协调、优美;釉里红色泽纯正鲜明,釉色凝重华丽,表现手法丰富多样,象征繁荣景象。元代瓷器造型较大且雄浑体重,和蒙人的生活习性有关。
明代百家争鸣时代结束,青花瓷占据统治地位,景德镇成为我国著名的瓷器生产地,明代青花瓷采用“苏勃泥青”青花质料色泽浑厚,色深处有黑色斑痕,这是以往青花所没有的特点。景泰蓝是明代著名的一种瓷铜结合的工艺品,先以紫铜作胚,再用金线或铜丝掐成各种花,中间填以珐琅,“形纹、色、光”的特点,造型奇特,制作精美色彩富丽,同时彩绘成为主流,标志着中国瓷器已由青瓷时代进入彩瓷时代,装饰手法多样,装饰题材以传统的山水、人物、花鸟为主,富有装饰意味。
清代青花瓷色泽更加鲜艳,层次更加丰富,彩绘和单色釉成就显著,制作水平远远超过前代,但是在设计上,成为不实用又不美观的败作。由于材料和技术的进步,细部处理更为精细,造型复杂但不走样。题材除了传统题材,还出现故事人物和吉祥图案。同时彩绘成为主流,标志着中国瓷器已由青瓷时代进入彩瓷时代,装饰手法多样,装饰题材以传统的山水、人物、花鸟为主,富有装饰意味。
综上所述,中国瓷器的发展是从“百家争鸣”到“一家独大”的过程,也是一种波浪式变化,从质朴到华丽再到质朴,其中汉、宋、明呈现的是质朴典雅的风格,唐、元、清呈现的是富丽华美的风格,具有否定之否定的艺术发展规律的作用,又有融合西方或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的作用
在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发现它就是一部精神文化和物质
【真题解析】第11期丨浙江理工大学23艺术设计考研913专业理论真题…(真题分享)插图
文化的发展史。这都是历代劳动人民、匠师、手工艺人的伟大创造和智慧结晶,种类繁多,技艺精湛,丰富多彩。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艺术特色,如商代的威严庄重,周代的秩序,战国的清新,汉代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代的丰满庄重,宋代的理性美,元代的粗壮豪放,明代的敦厚,清代的纤巧。总的来说,它不断形成和发展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特色,为中华民族增添无限光彩。也是我们在学习中应该继承与发展的。
02 比较说明商周时期与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差异。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工艺,和商周相比,有着明显的变化。
(1)从造型和装饰纹样来看,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的青铜器造型,以适应祭神的功能需要,其装饰以神秘、狰狞、威严的饕餮纹为主,典型代表作品如后母成鼎;西周中期以后的青铜器,呈现秩序化、系列化、规范化的发展趋势,成为周代等级分明的礼制文化和封建伦理意识的象征。装饰花纹以铭文和严整有序的环带纹、重环纹为主,布局也由满密转向简洁,二方连续的带状纹样增多,显得越发严整有序。典型代表作品如毓季子白盘;春秋战国时期,增加了许多以实用为主的器物。造型轻巧、生动、活泼,装饰花纹以重叠缠绕、上下穿插的蟠纹为主。典型代表作品如莲鹤方壶,标志着青铜工艺以及文化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2) 从制作和实用目的来看,商代是酒器的组合,是以祭祀用器为主,具有宗教性质的意义。周代则是重食器的组合,是以礼器为主,具有人事的意义。而进入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则是钟鸣鼎食的组合,它已失去祭祀和礼器的特性而向生活日用器物方面发展,增加了许多以实用为主的用品。
(3)在装饰题材方面,逐渐摆脱宗教神秘的气氛,使传统的动物纹进一步抽象化,变化为几何纹,并新出现了一些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题材,如宴乐、射猎、战争等。
(4) 在制作工艺上,由商周时期的浑铸,发展到分铸,又采用了焊接、镶嵌、蜡模等新技术、新方法,使青铜器的式样更加丰富多彩,玲珑精巧,其技艺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以后,由于冶铁的发展,制陶技术的提高,和漆器的兴起它们已可逐步代替青铜制品。到战国以后,青铜器则开始进入它的最后时期。
(5)从艺术风格看,商代具有庄重、严谨的风格;周代形成富于韵律、秩序化的风格;春秋战国时期则形成巧思、清新、活泼的艺术风格。
02 阐述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设计快速发展的原因。
二战后欧洲开展的现代设计运动,其成果在美国迅速发展。美国现代设计发展首先得益于其未受战争的破坏,所以美国的生产没有因为战争而中断。另外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没有传统需要打破,对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没有抗拒的心理他们建立的民主制度也成为现代设计发展的良好基础。同时,美国还是一个商业味极浓的国家,销售至上的原则也为现代设计提供了发展的契机。另外,包豪斯被迫解散时很多教师包括格罗佩斯都来到美国,他们把现代主义设计思想带到美国,从而迅速带动了美国的现代设计运动,美国很快成为战后现代主义设计发展最快的国家。
从20世纪20年代美国开始出现工业设计师后,设计师逐渐从生产中独立出来而职业化。对美国现代设计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设计师有提格、德雷福斯、伊姆斯等。美国职业设计师的出现既促进了工业设计的发展,又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经过设计师们的革新和创造,美国的交通工具、家具和日用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设计真正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美国发展起来的现代设计主要建立在消费主义之上,商业效益是美国设计的特色,设计成为促销和占领市场的一种手段。
1938 年美国成立了“美国工业设计协会”,这一组织通过发行杂志,评选年度工业设计大奖,开展设计师之间的交流活动等,致力于向全社会、商界和政府部门宣传和介绍工业设计的价值,对美国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世纪50年代,迅速上升的经济使美国进入了富裕社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市场和迎合不断求新求异的消费者的需求通用汽车公司设计师厄尔推出了“有计划废止制度”,即在设计中有意识地使汽车在几年时间里老化而报废,从而推出新的式样。其目的是促使消费者追随新的潮流,放弃老的式样,促进市场销售额上升。这一极富美国市场竞争特色的设计策略,虽然对设计的发展有推动作用,但引导了消费者盲目追求外观的畸形消费心理,造成了极大的浪费,遭到了环境保护者的谴责,也导致了美国汽车工业追求形式新颖,忽视产品性能的特点。
20世纪50年代工业设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把人机工程学原理引入设计之中使设计更具科学性。人机工程学通过对人与产品之间各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在设计中考虑使用者生理和心理因素,寻找人与产品之间最佳的协调关系。人机工程学在设计中的运用使产品与人体相关的部件更适应人体活动的基本要求,这在工业设计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进步。积极介绍人机工程学理论的是美国设计师德雷佛斯,他于1955年出版了《为人的设计》一书,介绍人机工程学,提出设计要以人为本。人机工程学原理被广泛运用于居室、家具和交通工具的设计上。人工程师开始思考如何为人们提供更舒适、安全的产品。
02 如何理解中国古代造园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基本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影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其最基本也是最高的审美原则。其以自然为蓝本,将花木、山水、建筑等元素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发展成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首先中国园林的艺术美学所基于的传统思想有:
1.天人合一、阴阳调和的道家思想。
古人认为 与人道是一致的,自然和人是相通的,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园林中对于自然的态度恰恰体现了这种天人观念。古人崇尚法天象地,道法自然,阴阳有序,因此阴阳调和的传统观念是古代园林设计中最常用的形式语言,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隐秘的宇宙的无限景仰和对规矩的重视。
2.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的儒家思想。
自孔子以来就强调“文胜质则史”“尽善尽美”的美学思想,即实现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完美结合:在战国时期的《考工记》中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设计思想,在园林中体现为。私家园林中对于山石的运用,不仅讲究原料自身的美感,同时在设计方面追求细致精巧。
3.追求野逸、浪漫禅意的文人思想
中国人自古讲求精神层面的丰富,因此在设计造物时会将儒家思想或是道家风骨等哲学理念融入设计之中;增强设计的人文性。豫园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设计体现了中国古代以人为本,天人 合一的传统思想。 具体表现为:
①巧于因借的布局美
“巧于因借”,首先体现在中国传统园林山水结构的总体布局中。山水结构,或山水骨架是造园的格局基础,决定了后续的造园手法。大至皇家园林,小至私家园林,山形水系的空间布局皆因园林的地理环境特征而布,借“主人”心中理想自然山水的丰华瑰丽而成。私家园林格局小,但“壶中天地”的山形水系更是因借自然与画理而设。例如苏州沧浪亭,巧借园外之水,与园中之山共筑园林山水。
②道法自然的和谐美
造园者们模仿自然的形态进行园林的布局和设计,在植物的选择方面,十分重视植物的季相性: 修筑园路时,在 格局上不求平直宽敞,但求曲折自然习:在材料上木结构框架的使用将建筑与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同时也体现了传统观念中天人合一的理念。 将人的动静合于自然的动静,将自然之景融入生活之境。 例如留园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对园内的建筑进行设计,同时对园内的植物进行规划,使其一年四季有不同的特点,顺应自然发展规律。
③虚实相生的含蓄美
中国文人另一大特点便是讲究含蓄之美,而这种含蓄之美在古典园林造园艺术上的应用便是障景、夹景、隔景、漏景的处理手法。园林入口处常用高墙遮掩形成障景,使人无法轻易窥探园中 美景;在到达重要景观场景之前,用山石、花草、门洞等形成隔景,阻断部分视线;在门扇上以镂空纹样形成漏景,使外景若隐若现等。 如苏州的留园,庭院建筑中就多设置了各种各样的漏窗,人们透过漏窗上层层的窗洞来欣赏美景。 不自觉会有一种妙趣横生之感 。
题目解析论述题目今年从原来的60分分值增加至80分,从3道题增至4道题目,这要求考生快速审题分析知识要点、梳理答题思路、全面提升答题速度。
从今年的真题回顾上来看,题目考察侧重于从西方史和工艺史的基础知识点到对于史论知识的延伸思考,论述题本身作为开放性题目,需要对于书本基础知识点与平时积累知识相结合作答。
工艺美术是艺术的一种,也是和社会生产有直接联系的物质文化之一。 它具有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双重属性。 工艺美术作为美学和生活的结合,通过衣食住行等生活各个方面服务于人民,分析工艺美术史的发展,就是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发展;
青铜器作为金属工艺的代表,经夏商时期的发展,其装饰铭文、制造工艺、造型艺术等对我们当今研究古时文化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该题是中工艺中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点,所以属于难度中等的论述考题;
西方史中美国的战后发展的基础知识点考察难度不大,但需根据其发展原因总结出发展模式和方式方法对当下我国设计的借鉴之处,尤其当下处于工业4.0时期和人工智能时期,通过产业赋能设计,带动我国工业设计以及现代设计的高质量发展;
最后一道题目考察的是《园冶》中蕴含的古代造园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生态智慧及生态美学观念,引申论述其思想对现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启示等。
【真题解析】第10期丨中南民族大学23艺术设计考研630专业理论真题解析
【真题解析】第09期丨江汉大学23艺术设计考研711专业理论真题解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