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公汀】毕业即失业他考研失败还错过秋招,仅用10天便签约世界…
|==
据统计,今年上海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9.3万人。疫情之下,今年的应届生正面临更多挑战。他们的就业情况如何?近日,记者走访了沪上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当下大学生就业形势。
“不好意思,临港集团的负责人一会儿就到,我们约好了谈一下招聘的事。”采访刚一开始,华东理工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郑东便连道“不好意思”,“我们要抓住最后的‘窗口期’,更多毕业生顺利就业”。
特殊时期学校应该多推一把
“我毕业之后想回新疆工作,可是不知道有没有和专业比较对口的企业在招人。”日前,华理一位新疆籍毕业生在就业群里发了这样一条信息。
“有,稍等。”郑东立马把这条信息转发到另一个以西部地区企业人事为主的微信群中,很快便收到了一家企业的回复。通过郑东的牵线搭桥,求职的学生和求才的企业迅速建立了联系。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华理就业指导中心6位老师手机里的微信群数量便不断增加,其中绝大多数都与就业相关。“具体数量我也没数,30多个总归有了。”郑东说,这些群中,既有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企业群,也有由毕业生组成的求职群。
形形色色的招聘群、求职群
“说实话,今年就业形势比往年都要严峻。”受疫情影响,不少企业经营出现问题,减少甚至取消了今年的校招名额。如何保证今年的7000多名毕业生能顺利找到工作,就成了摆在华理就业指导中心面前的头号课题。
华理就业指导中心的选择是比以往更加主动积极,拓展“朋友圈”。从2月开始,负责市场开拓的老师周全华便主动与更多企业建立联系,通过走访交流,询问招聘意向,目前已有上千家企业加入了微信群。同时,就业指导中心先后开展了《2020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调研》《毕业生就业服务需求调研》,通过各院系辅导员收集毕业生就业意向,分门别类建立了考研复试、公务员、教师资格、国家电网、银行、中石油中石化等十多个不同方向的就业微信群。
“受疫情影响,很多笔试、面试不好开展。有些企业用人需求依旧旺盛,但想招人也不方便。”周全华说,通过这些微信群,可以实现学生的意向和企业需求精准对接。就在前几天,一家浙江的制造业企业在群里发布了多个招聘岗位,很快便有华理学生前去应聘。
“越是特殊时期,学校越要多推一把,尽可能给学生提供 助。”疫情发生后,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时间早已超过了正常的上下班时间,有时睡前看到群里有新信息,老师们也会马上回复或转发。全校30多位毕业班辅导员也不间断地为毕业生持续提供岗位信息和就业指导。
鼓励学生到基层去,到西部去
“就个人发展而言,参与西部计划到基层接受锻炼,不仅可以磨炼自身的意志品格,还能加深对国情社情的认识,激发个人全面发展的潜能。”日期,华理商学院2018届本科毕业生杭天琳通过网络直播,向学弟学妹们讲述了她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在云南省楚雄市姚安县团委从事基层青年工作的经历。
邀请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介绍经验
“华理是一所偏理工科学校,以往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相关领域。我们一直鼓励学生拓宽就业视野,今年正好是一个契机。” 华理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学生指导工作的老师潘聪聪说,疫情发生后,从国家到上海,都出台了扶持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为 助毕业生把握好机会,利用好国家政策,就业指导中心先后在线开展了“基层就业母校行”“强军故事分享会”等专题活动。
“和以往不同,今年开展的线上宣讲不是单纯讲政策,而是请校友现身说法,讲他们最真实的感受。”潘聪聪介绍,除了杭佳琳,“大学生村官”、材料学院2015届毕业生张政也向学弟学妹们讲述了他在崇明区东平镇的工作经历。
“今年上海市扩大了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规模,计划推出400个‘大学生村官’岗位,400个‘三支一扶’岗位。”在直播中,张政建议有意向的同学把握好国家政策,利用好学校资源,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早做笔试、面试准备。
在郑东看来,疫情确实造成了一些行业工作岗位减少,但基层和西部地区依旧缺乏大量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在求职时,可以将个人选择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考虑。“此外,疫情对人口健康、生物安全、大数据、线上教育等很多领域来说反倒是个发展契机,我们希望引导学生拓宽就业视野,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实现自身价值。”
解决就业问题还需改变“就业观”
考研失败后,华东理工大学信息学院学生蔡子豪一度十分迷茫,“错过了秋招,又没有求职经验,我还能找到工作吗?”
不过,曾入伍锻炼2年的经历,让他很快振奋起来,积极投身找工作大军。就业指导中心给他提供了很大 助,不仅指导他修改简历,还给他发来了专业对口的招聘信息。仅用10天,蔡子豪就与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建八局签订了合同。
“我们很喜欢拿蔡子豪同学的求职故事举例,因为他的经历证明,只有自己积极主动,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郑东坦言,不少学生觉得今年经济形势不好,便对找工作产生了畏难情绪。还有些学生坚持要考上研究生,否则不找工作。
疫情期间华理召开多次线上宣讲会
“这不是今年才有的现象,不仅是学生,有些家长也抱有类似的观念,特别迷信研究生学历。今年没考上,明年还要再考。”郑东说,如果不改变这一错误观念,便无法真正解决就业问题,“学历不能代表一切,能力才是关键。很多企业在招聘时都表达过这一点,除了少数岗位,大部分岗位本科生和研究生具有同等、甚至更强的竞争力。”
为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今年,华理就业指导中心在微信公众号“华理就业领航号”推出了“就业先锋”系列故事,通过一个个身边的就业案例,鼓励毕业生积极求职。
让郑东感到担心的是,今年有部分学生直接放弃了找工作,打算在家休息一年,以保留应届生身份,方便明年找工作。“但你想想,一个学生在家里玩了一年之后,竞争力是提高了还是下降了?现在找不到所谓‘理想’工作,之后就能找到吗?”郑东呼吁,学生和家长都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先就业再择业,应当成为当前的共识。”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