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weibo.com 每年什么时候考研 – 视频大全 – 高清在线观看(siteweibocom贵阳亲子鉴定机构)
|==? ? ? ? ?北大一个非官方网站的论坛里看到了一篇文章,读完以后几欲落泪。文章很长,我本想节选一部分作为引文,可犹豫了半天还是决定全文引用。在此,我对文章的作者表示由衷的感谢。
?
2000年12月16日,星期六,傍晚6点半。我从东大桥坐了两小时的车斜穿北京城,来到北大小东门外的大杂院。我的男朋友李均住在这里。我走在这条无比熟悉的破旧的胡同的时候,天还在下着雪,脚下的积雪发出咬吱的被残踏的 吟。我用围中将头蒙住,只露出眼晴,但是仍然感觉冷得刺骨。一间破败的小平房里走出两个年轻人,穿着军大衣,衣领高高竖起。肩上搭挂着硕大的帆布包。我知道,他们和李均一样,都是为了准备考研而在此聚居的怀着高远梦想的人。由于这儿紧靠大学,蹭课蹭教室方便,信息灵
通,上各种考研辅导班、串讲班也方便,几乎每家每户常年都驻扎着考研的。我每次经过北大来到这儿,总感觉时空错乱,仿佛是两个毫不相干的梦境被荒谬得不真实。人为地纠合在一块,他的门上了锁。我取出钥匙把门打开,45瓦的灯泡发出昏黄的光,微微据动着。这原来是房东的一间杂物室,李均不愿意和其他人一起合住,于是就租下了这里,每个月150元,倒还不算太贵。但是屋子狭小得像只鸽笼,一张床和床头的一个小桌子就占住了大半的空间,要坐也只能坐在床上。屋里一片凌乱,空气里弥漫着怪异的味,有霉味,冰冻状态下的汗味,还有长久以来熏染的烟味。我有些奇怪我今天竟然没有过多的厌恶的感觉。我 他打扫起一地的烟蒂,整理好桌子上堆积如山的书本和资料,还有这张让我渐渐习惯航脏的床。我寻思着什么时候出太阳的时候得把被套洗了,把棉被晒晒,低头看见床单上那些斑驳的污渍,用手摸都可以感觉成了一块块的。有多久波洗了?这是我和他多少次在这张肮脏的床上做爱留下的痕迹?我买来了半只烤鸭。当然,不是全聚德的,只是我宿合旁的菜市里的“温州烧卤”店的产品。我知道他喜欢吃鸭子,特别是很香脆的鸭子。他却还没回来,其实这样的情况我早就习惯了。我们每个星期只能在周六聚一个晚上,因为他说他不想花大多的时间在和我的见面上。他是个勤奋的人,我不能拖他的后腿。我知道他在哪。于是我走了十五分钟,来到北大三教——选里几乎已经成了他们这些考研人的专用教室。果然,他和小黄都在。两个人一前一后坐神情专注地看着书。倒是小黄先看见了我,他朝我微笑的同时推了推前面的李均。然后他们一起收拾书本走了出来。嫂子来了啊?嘿嘿。小黄一如既往的称呼我为嫂子,浓重的陕西口音加上他调侃的语气,让人感觉愉快。他是一个担诚而面带稚气的男孩子,为了前途,在两年前离开陕西,来到北京加入了考研的队伍。但是李均却面无表情,只对我说了句哦,你来了。三个人回到破旧的四合院,我邀请小黄和我们一起吃晚餐,小黄礼貌而识趣地拒绝了。我在门外的煤炉给他煮饭的时候,李均在里面突然问我:看到我的一张政治资料了吗?复印的。没注意啊。反正你的书我都给你收拾好放在桌上了,你自已再找找吧。那边翻了半天,又问:你不会给我扔了吧?那可是我好不容易才稿到的内部资料啊!应该没有吧。我说。眼睛瞪得很大,等我弄好饭回到屋里,他仍旧在慌乱地翻找着,语气已经很生硬:你以后别动我的东西!我没说话,到桌子前再一次翻动那些已经重新凌乱的书本。终于,在一本书里,我找到了夹在其中的那张他视为珍宝的纸片。他接过纸片,眼里闪出光来,没有再说什么。晚饭后已是九点钟,他上厕所的当儿,我脱摔了衣服,钻到了被子当中。他关掉了灯。黑暗中我听见他脱衣服的声音,随即他上来,压在我身上,双手粗暴地挤压我的乳房。我感觉生疼,但是我没阻止他。马上,他要褪掉我的内裤。我拨开他的手,吻着他。对不起,今天不行,我来那个了。怎么搞的!妈的!偏偏这时候来了!他拉开灯,起身穿好衣服。对我说:我再看一会书,你先睡吧。嗯。你也早点睡。我说。然后我拉上被子蒙住头,开始轻轻吸泣我真的无法把现在的李均和七年前那个内向肠腆的男孩联系起来,那个男孩有灿烂的笑,总是穿着朴素而干净的白衬衣。他说话声音很洋厚,特别是他说家乡的贵州话的时候,那种健康的表情总让我深深着迷。那时他大三,我大一。他是学校广播站的编辑部部长,我是他部里的员。很自然的,我们相爱了。我非常奇怪学法律的他怎么会有那么细腻的情感,他的诗歌简单平和,像冬夜里淡蓝的雪一样含蓄而美好。直到现在,当我把那些手抄的文字捧在手里的时候,都忍不住惊叹,同时整颗心迅速软化掉。可是他再没写诗——从他到京考研的那天开始。令我心疼而难过的是他在渐渐地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脾气变得很糟,而且像被捕获的国在铁笼中的野兽一样敏感,蠢蠢欲动。国庆那天天安门有焰火燃放,我叫他一同去观看。你看你胡子拉茬,头发那么长,修饰一下啊,不然我和你走在一起都不好意思呢。你嫌我丢人了是吧?啊——他的样子让我感觉恐怖。现在你开始嫌我李均给你丢人了?你也不想想我这几年都是为了谁?你他妈的!他将一个碗掉得粉碎。我哭着跑掉了。我想这只是他压力太大的结果。所以没过几天我还是回到了他身边,他也没再说什么。年前他大学最好的朋友刘起出差来到北京,打听到我的电话,希望和我们聚聚。李均冷冷地说,我要复习,没时问。而在他的表情之下,我清楚地看见他那已无比脆弱的自尊心。刘起在大学并不及他一半出色,现在却在深圳有了很好的事业基础。他做律师,据说年收入相当不菲,有车有房子。我一个人去和刘起见了面,吃了一餐饭。临别,刘起意味深长的留下句话:李均这样下去,我很担心。其实深究起来,我应该在内心对李均是存有一些内疚的。大学毕业后,他没能留京,回到贵州家乡的县城法院做了一名书记员。在我毕业那年,他试图获得我父母的同意让我跟他回责州,但是他被无情地告知:如果他不能回到北京工作,那么他和我的爱情将不会得到我的家庭的支持。就在他可以升为助理审判员的前夕,他辞掉了法院的工作,回到北京专心准备考研。小双,我要拿到硕士学位,堂堂正正地走进你家把你迎娶。1996年夏天,他抱着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我记得梧桐树叶间透过的细碎阳光温柔地洒在我的脸上,我闭上眼,明是晃的一片。但是现实太残酷,1997、 1998年,李均两次报考中国政法大学,一次英语上了线,但政治没过;第二次政治上线了,英语却卡了壳儿,总分就差1分。后来听人说,考研里边猫腻太多,还是北大的相对公平些,于是他索性就报考了北大法学院。我曾托人找关系 他联系导师。我李均要进去也是靠实力,求人情的事我做不来,他说。我想想那些扬弯的关系也不见得有什么用处,也就没有再坚持。我们也曾为研究生招录比例的大幅提高而开怀不已,可是接下来的两年里,他还是没有走进北大,仍旧在这所声名赫赫的名牌大学围墙外日复一日地行走着。我们的另一个问题是缺钱。他的父母已经退休,退休金又少得可怜,几乎是 不上他什么忙。我的工资也很微薄,每个月700元的收入除了供两个人的日常生活外已所剩无几。我平时不敢乱花一分钱,即使坐公车,我也选最普通的,就因为这种车子比带空调的使宜一块钱。1997年的上半年,李均一年里全部的时间都还到律师事务所打工,但是后来,他连打工也不千了,先赚些钱再考研,但用在了考研的准备上。我曾希望他先考个律师资格证是他没听进去。我为他这几年的失败痛心的同时,却并不绝望。但是李均却是越来越让我感觉陌生了,特别是当我看他的眼睛的时候,那种冰冷而空洞的目光让我害怕,我真的很害怕。每个里期六的晚上,那短短的相聚的时间,他也很少说话,只要我不先开口,我想他是绝对不会主动和我说话的。在我的记忆里慢慢累积的和他的故事竟然都以人黑夜为背景,剩下的剧情几乎都是千篇一律:他的越来越粗鲁的侵入,我越来越麻木的迎合和心疼他的矛盾心情。他很晚才睡,但是不断辗转—他失眠的状况很早就开始了。我抱住他。睡吧,别想太多了。他沉闷的应了一声。抚摸着他干涩的头发,我突然被惊吓住了:穿过他的头发,我的手指问竟带下了大把的发丝。我叫出声来,随即拉开电灯。李均,你看看。你的头发怎么掉得这么厉害啊!他把我指间的头发韧掉。放心,我是习惯性脱发,很早就这样的。不是的。李均,我知道你以前没有的!你别考研了好吗?我害怕.…你又来了。他有些不耐烦了。睡吧,明天我还要早起呢。我们在七点钟起床。才起来,外面就有人在敲门。李均打开门。是住西边平房的小山东,和我们还挺熟。哟,双姐也在啊。不好意思打扰你们了。这么早什么事啊。李均问他。听说你弄到一份“内部”政治资料是吗?今天借我看看可以吗?我记起昨天看到的那份复印资料。哦,李均,是昨天……李均打断我的话。什么内部资料啊,你听谁说的?其实就很普通的那种。不信我拿给你看。呵呵。他翻出一份资料递给小山东。小山东翻看了一会,讪笑着说,嗯,是很普通。那我就不打扰你们了,嘿嘿。他问的不就是昨天我给你找出的那份资料吗?李均关上门。我问他。李均压低声音对我说,其实就是那份。可是你知道吗?他明年也报考北大的行政法,我总不能 我的竞争对手来对付我自己吧。我缓缓地点了点头。是的,我明白了。我看着他阴暗的眼睛说我有时候想,如果他没走考研这条路是不是会好一些呢?在他们那个小小的县城做个法律相关的工作总比现在穷困潦倒要强得多吧?这样想着,慢慢的就像走进了一个死胡同,黑色墙壁上写着一行惨白的大字:你为什么要考研?你拥有怎样的生活状态?我感觉自己渐渐有些神经质了。这些可怕的想法我不敢和他提起。其实我也知道他一定也常常这样想,一定也想到陷入绝境,只不过他不愿说出来,我也不会问罢了。日子就在希望和绝望的夹缝中慢慢美流过我和李均的身体。只要他还能相对平静地看书,即使担心他,不敢看他赌徒般的眼睛,我也觉得足够幸福了。剩下的,就是等待那个无比遥远却又似乎慰手可及的结果。令人室息的考试的时间终于到来。那天,我忙着给他做最有营养的饭莱,买最贵的补品,陪在他身边,用貌似轻松的笑容和话语给他安慰。当他考完最后一门走出考场,我远远地看着他钥我走过来。我盯著他的眼睛和步伐,试图得到一些求希望知道的信息。但是我看不出来。直到他走到我的面前,提住我的手,一脸波惫地告诉我,他考得很理想。我突然百感交集,抛开所有的矜持,抱着他,当场大买起来。不会有什么问题了。他说。我考得非常完美。我们疯狂地在北京城游玩,一天接一天。他一直牵着我的手。太阳晒在他略显苍老的脸上,我却看见了从前那个健康平静的李均,那种感觉就像小时候丢失的玻璃弹珠,无意间1在某天突然出现,我的心情喜说。大杂院里空了许多,很多人在考试后都回家乡去了。李均和以往一样留在北京,他一定要在第一时间等到录取的通知。三月的一个下午,我在单位赶着写一份文件,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嫂子你快来,李均喝醉了在闹事呢!怎么回事?小黄,你慢慢说。你们在哪?他没被录取。他现在在他中午收到了成绩单,这次考试的录取线很高,东北菜馆,你快来吧。他趴在一张饭来上,小黄在旁边,我狠下心打了辆的士过去,赶到的时候,边扶着他,地上还有没被打扫干净的摔碎的饭碗的残余,一片狼藉。我再三向饭店老板道歉并赔偿了他们的损失。李均几乎是被我和小黄架回去的,他瘫软得就像一只狗。把他扶到床上躺下之后,我让小黄回去了。有什么事尽管叫我,他说。李均就开始剧烈地呕吐了起来,那种混合着未消化食物和胃酸的气味儿乎让我室息。我努力克制自己,把他的呕吐物打扫干净。小双,你听我说!当我用热毛中给他擦脸的时候,他突然抓住我的手粗着嗓子说道。五年了,小双!我考研考了他妈五年了!你知道他们都叫我们什么吗?考研专业户啊!哈哈!考研专业户啊!我们不这么叫,那太给我们面子啦!你知道我们怎么叫自己的吗?哈哈!你肯定知道吧!我叫……四朝元老啊!现在我升级了,应该叫五朝元老啦,哈哈!李均,你别这样…………听我说!他吼道。五年了,我得到了什么?我都不敢回家啊,那些邻居看不起我们家。我在给我父母丢人啊!你说我这样活着完竟足为什么啊?我这样活着和一只狗有什么区别啊!你别这样说自己啊李均,今年不行,我们明年再来啊。明年?你说明年?我都28岁了,我还有几个明年?都最。因为你!为了我们这狗屁的爱情!他的眼睛闪出惨厉的光来,这是我一直感觉害怕的那眼光,今天达到了极致。他突然翻身而起,粗暴地把我接倒在床上,扯掉了我所有的衣服。他把我翻转过来,我跪趴在床上。他从我身后不由分说侵入我的身体。我一阵剧痛。那种猛烈地冲撞,似乎是在复仇。他洪亮的声音在狭小的房间里回响:你这臭女人!你害我到今天的地步!你他妈的臭女人!我拼命撑开他发疯般的牵制,回过身来给了他一个响亮的耳光!你很苦是吗?你知道我过的又是什么样的生活?你考虑过我的感受吗?这几年你钱他妈没赚多少,我跟着你受苦受累又有什么人在意过我?陪着你考这个烂研究生,我日日夜夜照顾你,安抚你的心情,可你呢,只会把我当做泄欲的工具!我凭什么!大好青春,五年!就这么陪着你这么个混蛋,你有什么不满意的!!!我用尽全身的力气喊道,然后拖面而泣。他魔怔地站着。良久,他过来抱着我,喃喃道:对不起………对不起。夜深,他已经是在梦里了,鼾声阵阵。我抱着他,看着贴在窗户玻璃上的发黄的旧报纸,外面透过来黯淡的光。明天会怎样?我不知道答案。我只知道,我一直泪流满面。
?
想说的话基本上都在这个故事里了。面对一个只能通过报复自己的女人来寻找尊严的男人,我还能说些什么呢?网上有人建议将这篇文章作为考研“二进官”一族的必读。虽然有些夸张的成分,但是不算过分。事实上,李均这样的“考研专业户”何止一个两个呢?几乎任何一所稍微有点名气的大学附近都会聚居着一群一群的李均。大学毕业三年的同学,一些人已经在企业做上了办公室主任,小高管,一些人仍然在母校或者别的大学外面租着一间不到10个平米的房子,日复一日的准备着年复一年的研究生人学考试。他们绝对比别的同学更加有理想,也更加刻苦努力,但是,当昔日的同学纷纷有了自己的房子和车子,他们却仍然像李均一样坐在深夜的台灯下啃那些工作中可能毫无用处的考研辅导书。每个参加考研的人都不希望是这样一个结局,每个报名考试的大四学生绝对不是为了毕业以后用几年时间做“考研专业户”才选择走上考场,可是,尽管如此,总有很多人最终会选择这样一种生活,不可避免无可抗拒地走人这样一个陷阱。似乎一切早已注定,考研的沉没成本考研是需要很大的付出的,而事情就是这样:你付出的越多,你就越想得到。当你没有得到的时候,也就越想卷士重来。很多大学生最初决定考研或许只是为了捞个硕士文凭或者逃避就业的压力,但随着他们为了考研而付出的东西越来越多,考试的理由便不再那么简单了,考研已经不简简单单是一场考试,而成为了一个符号、一种图腾,成为了他们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精神支柱。吴宗宪的一句话:努力就会有结果,但不一定是好结果。考研何尝不是如此呢?很多为了一场考试而几年没有度过一个周末的人照样只能接受失败的结局。考试其实也是一种赌博,并不是赌注越大就胜算越大。把考试当游戏的人在失败以后自然云淡风轻,但对于那些投人了太多精力的人来说,接受失败的结局无疑是一件非常残忍的事情。距分数线只差一分而与成功失之交臂的人实在太多了。要这些人心甘情愿地接受失败,谈何容易?所以很多失败的人很不甘心,他们在经历痛苦之后发誓要卷土重来。还有一些人在失败以后会这么想:我已经为了考研付出这么多了,买了这么多书,听了那么多辅导班,如果因为一次失败而放弃那就太可惜了为了不浪费曾经付出的这么多精力和金钱,一定要再考一次,一定不能浪费曾经为了考研而付出的一切。于是,青日形影不离的《阅读理解220篇》、《考研英语词汇闪过》、《政治1000题》等资料再次被装人了沉甸旬的书包。
?
陈明的某首歌里有这样一句歌词:我曾那么接近幸福,怎么可能就此打住。我想很多考研因几分之差而失利的人听到这首歌的时候都会勉励自己卷土重来,去争取自己的幸福而不要就此打住。 而不舍愈挫愈勇的精神诚然可贵,可是,究竟有多少考试可以重来?
经济学上有一个词语叫做“沉没成本”:假如你去看电影,发现票忘带了,你应该重新买一张而不是再回去找,因为前边你的一切准备都已经成了“沉没成本”,不要把它浪费掉。有些人为了不浪费一张20块钱的电影票而宁愿花50块钱回家去拿。再例如,你坐公交车钱给多了,到了你要到的目的地,你就应该下车,而不是为了能享受回与给付价值相应的乘坐服务而多坐几站,有些人为了不浪费曾经为考研而付出的努力而宁愿再浪费一一年又一年的青春。既然曾经的努力已经成为了沉没成本,那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每次考研失败以后都应该重新考虑自己是不是应该再一次考试,而不是去心疼曾经付出的努力,更不用担心浪费了几本考研辅导书。否则,沉没成本只会变得越来越多,天涯何处无芳草。很多人在考研的过程中都有着非常大的心理压力,看书的时候总是会不自觉地给自己这样一种心理暗示:如果我考不上,那该怎么办呢?我一定要考上,考研是我唯一的出路,万一考不上我就无路可走了!这样的心理暗示确实能够让自己更加刻苦更加心无旁等,可是,这种想法是非常危险的,它会让自己陷人一个无法自拔的死胡同,甚至可能心理压力过大而崩溃。同时,这种想法也是完全错误的。绝对没有谁会因为考研失败而无路可走主,甚至有些人如果不读研的话会有更多的路可供选择。引文中的李均为了能够在北京发展事业并挺直腰杆迎要小双,认定考研是自己唯一的出路。作为一个曾经在考北大失败以后几欲轻生的过来人,我当然能够体会李均的那种虔诚、固执和无奈,但是,当我跳出这样一个心态我便发现李均其实还有很多别的路可走。他就算考研失败,但好歹也还是个法律专业的本科生,他完全可以将考研的精力用在应付司法考试上,那样的话他不说成为腰缠万贯的大律师,几年下来至少能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授薪律师。对于北京律师的财富,恐怕谁都不敢小视。玫瑰园、碧水山庄等楼盘都是北京的顶级豪宅,每套房子的价格都是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开发商最初都将业主定位为成功商人、娱乐圈人士,可是,最后买房的人当中律师竟然最多。李均如果不用这5年时间考研而是用来做律师,说不准再用上3-5年也能买这里面的房子。就算不从事法律专业的工作,李均照样可以闯出一番事业来。他能写出优美的诗篇,完全可以去应聘文案之类的工作,5年时间足以让他成为出色的记者或者编辑。就算面试这种工作老是碰壁,他总还可以去做业务员。业务员的门槛相对而言非常低,而且只要他拿出不及考研五分之一的干劲,他就足以成为一名优秀的业务精英了。有一句话叫做“想当老板就先做业务员,想做经理就先做跟单员”。李均如果一门心思地去做业务员,或许他在成为业务精英以后很快就成为老板了。考研无非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容易找到工作或者找到更好的工作,可是,找工作真的需要考研吗?乎所有的大型企业与这些盲目崇拜高学历的公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华为、ut斯达康、戴尔、诺基亚、宝洁、摩托罗拉等著名企业的绝大部分拟聘职位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只是本科以上。既然这些公司都没有要求应聘者必须具有硕土学位,那就证明,读研究生绝对不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必经之路。既然如此,考研失败还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为了一个硕士文凭而“为伊消得人憔悴”又何苦呢?当你遭遇了考研的失败,大可不必一年又一年地重来,另外走一条路你会发现别有洞天。西绪弗斯因犯天条而被众神之王宙斯贬下奥林匹亚山,并罚他推巨石上山,只有将巨石推置山顶才可重返天庭,位列仙班。可是,西绪弗斯每次快将巨石推至山顶,巨石就滚回山脚,他不得不重新开始这徒劳的苦役。对于很多考研专业户来说,其经历和西绪弗斯似乎完全相同。可是,西绪弗斯尚且能够在抓住一只漂亮蝴蝶的瞬间得到快乐,而那些考研一族得到的快乐是什么?西绪弗斯是无奈的,因为他的命运掌握在街斯的手里。可是;任何考研的人都不是西绪弗斯,因为他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宙斯。?
?
从2000年后,考研其实就慢慢成为一场痛苦的"安乐死"了。当今的大学校园,“考研”可能算得上是最流行的一个词语了。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和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膨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考研的行列,有些人可能从进人大学的第一天开始便在考虑考研的事情了。各种考研辅导班的广告贴满了大学的每一个角落,一些自称考研猜题大师的所谓著名教授像明星一样四处走穴,并受到了比明星更热烈的追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考研越来越成为大学生的第二次高考。高中生都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过着应试的生活,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将自己的大学四年交给了研究生考试。有一家网站针对很多毕业生优先选择考研的原因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选择考研是为了追求更大的发展或者规避当前的就业压力。可是考研真能规避就业压力吗?如果能,那考研又究竟是不是唯一的或者最好的途径?拿个硕士学位就—定能够让自己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吗?在用人单位的心目中,研究生和本科生之间是不是真的存在那么大的落差?对于放弃考研的人来说,如何才能让自己在职场上丝毫不逊于研究生?对于考上研究生的人来说,如何才能让自己比本科生不只是多拥有一张文凭?
?
考研不是赶集,中国人都喜欢凑热闹,心理学上的“从众心理”在中国人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鲁迅曾经打了个比方:某人在路上吐一口痰,然后找两个人盯着看,过一会儿就会有很多人来围着看,再过一会儿还会有很多站在外面的人歪着脑袋挤进去看。这几年的考研热也很有点儿这种味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考研的行列,校园里到处都可以感受到考研的气氛。所以,考研似乎就成为了一种时髦,不考研似乎就落伍了,就成为不积极进取而自甘落的表现了。很多人仅仅因为看到身边的人都要考研而决定自己也要考研,而对于自己考研的必要性、现实性和考研的目的都没有深入的思考和认识。这种考试的盲目性不一定会导致考试的失败,但绝对会浪费最宝贵的青春。对于二十多岁的大学生来说,没有比浪费青春更失败的事情了。考场不是集市,所以也没有必要像赶集一样加入到考研的行列。赶集尚且需要知道自己家里缺些什么,以免花钱买了无用的东西,而考研就更加需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考研了刻舟求剑的考研逻辑有些人选择考研纯粹是迫于就业的压力,觉得目前本科毕业的时候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过两三年拿到硕士学位以后就胜券在握了。抱有这种想法的人肯定没有认真学过马哲,犯了典型的形而上学的错误,用一成不变的观点而非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市场货币需求总量是一定的,发行的货币越少,单位货币就越值钱,而发行得越多,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相对于单位货币就越不值钱,即所谓“通货膨胀”中国这些年明显已经通货膨胀了,而且还在继续当于市场货币需求,那么,膨胀下去。2000年开始,全国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为6.5万,到2006年,就激增到了34.4万,现如今,2023年研究生报名人数已经突破457万人。伴随着通货不断膨胀,每个大学生的“购买力”必然不断下降。
2002年本科毕业的学生月薪基本上介于1500元-2500元之间,部分优秀的本科生一毕业就能月薪3500元以上。而三年以后,很多已经毕业的研究生,而他们的就业情况似乎并不比三年前本科毕业的时候好多少。大部分人的月薪都是2000元左右,甚至有一些同学花了很大的功夫才找到月薪不过1500元的工作。某些专业的毕业生平均工资会比其他专业的高一些。但相比他们两三年以前本科毕业时的水平也只是略有涨幅而已。有一位学生本科毕业的时候尝试着去找工作,经过几次面试以后得到了广州一家媒体的聘用,月薪2500元。当时这已经算是很不错的工作了,但是他选择了留在学校读研究生。他希望三年以后拿到硕士学位的时候能够找到月薪5000以上的工作,可是,事与愿违,几经周折以后他才找到工作。通知他上班的仍然是两年前广州那家媒体,可是这次他能得到的月薪只有2000元了。当本科毕业的时候研究生比你更受欢迎,当你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应届毕业的本科生也更受欢迎,但是,这种比较都是将应届毕业生作为对象的。如果读研,三年以后将成为一个应届毕业的研究生,而如果你不读研,到那个时候你或许成为了一个有三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对于大部分用人单位来说,一个有三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绝对比毫无工作经验的研究生更有吸引力,这在市场营销、公关等非技术性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
?
华中科大计算机学院一位负责人介绍,该院2004年研究生就业形势虽然很不错,但以去华为公司为例,3年前本科毕业去该公司的学生不仅当时月薪已达5000余元,且现在大多已成技术骨干,月收人基本上已经过万,而2004年去该公司的硕土研究生月薪能到4000元就不错了。
?
“3e人才公式”。对于任何工作而言,工作经验就算不直接决定能否被聘用,也绝对会影响薪酬的高低。以下是中华英才网公布的薪酬调查报告中的一部分,大致地反映了工作经验和薪酬水平之间的关系。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在长沙、南昌、成都等内地城市,三年工作经验可能确实只能让工资上浮1000元左右,但是,在深圳、广州、上海等地。三年工作经验绝对能带来更大的变化。应属毕业牛在这些沿海城市未必能得到很高的工资,很多应届本科毕业生利末深别的时候月薪都在2000元以下,但是,工作一年以后,一般都能达到3000元。而工作三年以后,月薪4000元应该是毫无问题的,除非这个人素质太老或者不求进取。而在深圳这种适合创业的城市,三年的工作经验足以让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成长为一个自主创业的企业主。而读三年研究生以后收入水平是不是一定会比本科毕业的时候高出这么多呢?近几年,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济南等地相继公布劳动力工资指导价位,以合理调节人才市场薪资水平。上海市公布2003 年应届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博士3000元(最低2000元,最高8000元),硕士2500元(最低1200元,最高7000元),本科1190元(最低800元,最高4000元),大专1400元(最低800元,最高1000元),中专1100元(最低600元,最高2000元)。从这组数字来看,硕士生比本科生的平均月薪只高出600元,相当于一年时间只带来工资200元的涨幅。深圳市也公布了最新劳动力指导价位,其中大专毕业生月薪中位数为850元,本科毕业生为2500元,硕士、博士毕业生为3800元。也就是说,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硕士生、博士生的月薪只比本科生的月薪高出1300元,而他们比本科毕业生至少要大3-6岁。在深圳这样一座年轻比任何财富都更为宝贵的城市,牺牲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换来每个月高出的1300元,值得吗?这绝对是任何一个智商高于80的人都不乐意接受的交易。总体上学历和收人确实成正比,但学历常常和资历(工作经验)综合影响收人的高低。
如果一个求职者能够从用人单位获得的收入(eaming)为e,求职者的教育背景(education)为e1,工作经验(experience)为e2。则:e=e1+e2。姑且把这称作是“3e人才公式”吧。同样是付出三年的努力,你可以让e1的值增加1,也可以让e2的值增加2甚至增加3。在这两者之间,你更愿意选择哪一个投资方向?
还有一个因素是必须考虑的:随着资历的积累,学历对收入的作用趋于减弱,工作经验的影响趋强。以上海外资企业的软件工程师为例,应届硕士毕业生第一年的收入只相当于已工作4年的大专生的80%,工作2年的硕士年收入低于有5年资历的本科生,31岁硕士毕业的外企质量经理仅比本科学历的质量经理年薪多10000元,每月差不足800元,而前者比后者晚工作了3年,在前者还在向家里要钱交研究生期间的学费时,后者已经在向家里寄钱了。
?
学历与就业面实际上是成反比的,研究生相比本科生而言在收入水平上并不占多少优势,而研究生的就业面和本科生比较起来更是处于明显的劣势。一般来说,学历越高,就业面越窄,博士的就业面自然最窄。很多博士生进入人才市场以后,根本不知道博士二字。很多面试应聘什么工作,因为他在学历要求一栏几乎找不到“博土”。面试官只要一听说前来应聘的是一名博士,绝对不出两分钟就会把他打发走。人才市场曾经流行这么一句话:学士靠边走,硕士满街溜,博士才能抖一抖。可如今博土也抖不起来了。本来适合博士生的工作就非常有限,加上博土对工作的期望值往往非常高,所以很多博土在就业的时候充满了无奈。读了至少22年的书才拿到博士学位,到头来却徘徊于失业的边缘,其中的滋味向谁述说?
?
29岁的张鹏是西欧近代思想史博土研究生,他说:我真不知道我的未来在哪里,本来对口的单位就不多,除了去研究所、高等院校,或者考公务员以外,就找不到更好的出路了。听说上届毕业的师兄中,有好一一些到现在还在‘漂着”。”张鹏的话里充满了无奈,但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想法。据了解,文史类专业的博士生大多对就业信心不足,原因是受专业限制,就业面太窄了。热门专业的找工作也不是一帆风顺。严家毅是2003年毕业的博士,回忆起找工作的情形也是一肚子苦水。严家毅是学经济的,快毕业时满以为学的是热门专业,找工作绝对没问题。第一次去招聘会就给了他迎头一棒:他开出的月薪是5000元以上,企业表示无法接受。此后几经周折才总算找到了一份差强人意的工作,月薪不过3800元。
?
据华东师范大学毕分办的居老师透露,该校2004年毕业的300多名博士中,能够进人企业的不到一成,大部分人的就业方向都是高校或政府机关还有好一些直到毕业离校都还没有落实就业意向。企业对于博士学位已经越来越不感兴趣了,许多用人单位表示没有必要把拥有多少博士当作炫耀的资本。一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说:“很多博士开口就是月薪5000元,甚至1万元,觉得他的文凭应该值这个价。这可能不太现实。凭我的工作经验,一些博士有很强的优越感,心高气傲,工作又很浮躁,人际关系也不容易处理好,还常常这山望着那山高,动不动就跳槽,这些都造成了管理上的困难。说实话有时候他们的工作成绩还不如本科生出色。根据中华英才网的薪酬调查报告,不同工作年限的硕士生平均年薪为65948元,而博士生的平均年薪只有61573元,比硕士生低了43375元,相比mba68245元的年薪而言,更是低了6672元。而博士的月薪中位数和本科生比较起来,也不过只高出区区917元。依此看来,如果想通过考博土得到更高的薪水,那只能是镜花水月了。所以,从上面这些数据和事例可以看出,本科或者硕士毕业生如果因为找不到工作而考研或考博,那研究生或博士毕业的时候只会更加找不到工作;如果是因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得不到满意的薪水而考研或考博,那拿到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时候所能找到的工作只会更加令人失望。
?
如果说读研究生是一种投资,我们谈到了这种投资的产出,现在我们不妨再来算算投资的成本。由于地域、学校、专业等方面的差异,读研究生的成本会有比较大的出人,所以只能大致估算一下。先算算考研的成本:买专业课书籍和公共课书籍资料的费用,辅导班花费 ;为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在校外租房;考试报名费、材料邮寄费;参加复试的来回差旅费。这样算下来,考研的经济成本已经很高。这还不包括考研时巨大的心理成本和考前大量的时间成本。再求看看研究生期间的费用:每年学费8000元?以上,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每年要3.4万,大多人要贷款上学。
成本核算不但应该计算积极损失,还应该包括消极损失,即应得而未得的合理预期收人,也就是所谓的误工费。这三年工作本应该得到的收入又有多少呢?
?
还有一些人想读研究生并不只是因为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而是想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让自己的能力更上一层楼,从而让自己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更能胜任以后工作中将要面临的重任。抱着这种心态去考研当然是无可厚非也是很值得让人学习的,但是,好的出发点不等于一定会有好的结果,读完硕土或博土并不等于工作能力更强。
?
如今很多研究生不过是导师的廉价雇工,整日 导师从事一些简单而机械的工作,得到的薪水低得可怜,能力也很难得到什么锻炼。还有很多研究生自以为有了硕土或博土学位就进了高 的保险柜,不但没有钻研学术,也没有参加社会实践,到头来不过是将一年又一年的青春荒废掉。有些人本科四年都没有学到什么东西,研究生三年或者两年时间里又能学到什么呢?“在我们看来,博土虽然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我们更会选择像本科生、硕士生中的技能型、复合型人才。”郭先生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多年,他说,每到招聘时,他们就会收到不计其数的简历。以前是本科生居多,硕士生抢手,今年一下子有十几个博士生来应聘。但是到目前为止,他们仍然设有通知一个博土生来面试。“企业用人很务实,适合才是最好的,学历高固然是件好事,但是学历高不代表能力强。《北大毕业等于零》一书的作者王文良先生在一次讲座中也谈到了博士学位和工作能力的问题:《北京人才市场报》曾经刊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学生本科毕业的时候觉得学历太低,于是决定报考研究生,研究生毕业的时候他仍然觉得学历太低,于是考了博士。等他读完博士再去找工作的时候,发现找一份满意的工作还是很困难,找了好久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他就抱怨:“谁能告诉我,我怎么能走出这个误区?”,如果本科一毕业就参加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必然能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锻炼,除非他主动放弃这种锻炼。假如有两个能力差不多的人,其中一个本科毕业后留在学校读研究生而另一个成为了某公司的职员。读研究生基本上没什么压力,很多课都可以逃,期末考试可以随便应付,毕业论文要想及格也是很容易的事情,所以这个选择读研究生的人可能在睡懒觉、打麻将、看剧中度过三年光明。而工作的压力却要比读书大得多,老板既然花钱请了你,他就总会觉得这笔钱可以买你做任何事情。就拿业务员来说,这个月完成了10万的业务额,老板下个月就会给你15万的任务。当你下个月完成了15万,再下个月的任务可能就变成了25万。这种压力虽然让人丝毫不敢懈息,但却足以让个人得到充分的锻炼。于是,三年以后,读研究生的那个同学除了有一纸硕土文凭,可能什么都不会;而那个参加工作的或许早已成为了企划经理或者市场总监。于是,很多硕士生或者博士生毕业2年以后成为了自己几年前本科阶段某位同学的下属,甚至可能曾经的同学早已开了公司,自己却只能将硕土或博士学位作为进入他们公司的资本。
?
国家计划内招生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实际工作中,感觉不到自己这个硕士比人家本科生高明到哪里去。一上课,发现还是老师讲,学生记的老套路。看着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千舌燥,同学在下面低着头匆匆记录,与读本科时并无两样。首先,专业课课程设置和本科大量重复,没有拉开差距,连课程的名称都差不多。例如本科学的是中国新闻史,现在叫新闻史研究;本科时叫新闻编辑学,现在叫新闻编辑学研究。虽然后面加了研究,但内容没有多少差别,只不过细化了些。再比如比知,新闻摄影研究,老师讲的还是照相机的结构、成像原理、感光片的种类这些基础知识。那些跨专业学习的同学经过入学考试,对这些内容也已经烂热于胸。不但如此,授课内容陈旧、老化,跟社会现实几乎没什么关系。人类进入21世纪,新闻传播业已进入一个巨变的时代,可是学的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课程还在重复那些讲了几十年的东西。新闻评论学研究,关注的还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那些政论家和他们的作品。时代背景、作品风格、写作特点、主题思想不厌其烦。梁启超的评论确实写得漂亮,我们应该有所了解,可是花大量的时间去总结记忆他的作品有什么特点、是什么风格,有多大的实际价值呢?更何况,这些上知识在新闻史的课堂上,在任何一本研究染启超的著作里都有论述。这种重复学习又有多大必要呢?新闻评论和时代是紧密联系的,为什么我们不去研究一下当代新闻评论新的发展趋势和其承担的功能呢?现在连中小学都提倡研究性学习,我们的大多数课却还是以老师讲技为主。有一门课主要是介绍名记者和他们的报道作品,按说,这门课完全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记者进行研究,然后互相交流心得和成果,再一起研讨,既 炼大家的科研能力,又有思维的碰撞和交流。可是,这门课的教授方式还是老师介绍、学生记录,考试考笔记。我开始失望,我问自己,读研到底有什么意义,如果仅是为了一纸文凭浪费这3年的时光值不值得?
一位研究生读研的3年里,和导师的每一次交流都是连年过节在饭桌上进行的。晚寒的导师带了一群研究生,自己又有行政职务,根本就无眼顾及每个学生。有时候在外面遇见学生,拍着学生的肩膀连声说你好,你好,却叫不上名字。毕业论文,应该是检验学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据之一。可是现在,毕业生论文大都是粗制滥造之作,既无新的创见,又无学术价值。一位女硕士关于第四媒体的硕士论文被答辩委员评价甚高。你知道地用多长时间写的吗?一个星期。她一直忙着联系出国,哪有时间专注于论文,她是在网上找的资料,再找一个巧妙的角度,把材料组织好。我想任何人都不会寄希望于这样的研究生教育能培养出什么像样的人才,所以当用人单位发现“硕土不硕,博土不博”以后,研究生学历便自然而然贬值甚至一文不值了。
?
考研的工具价值。可能有些人会笔者只是个本科生,所以有意地抬高本科生而贬低研究生,说得好听一点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说得难听一点便叫做“意淫”。事实上,只是希望考研不要成为一种流行病,普通的流行感冒只会影响几天工作,而盲目的考研却足以荒废儿年光阴。同时,也绝对不是一味地反对考研,对于某些人来说,考研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完全必要的。读研究生不一-定能够锻炼能力,但我并没有说读研究生一定不能锻炼能力。我只是希望选择考研的人不要对读研究生抱有太大的期望,同时应该做好勤奋刻苦的准备,只有经过不懈的努力,读研究生才能真正带来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对于确实希望通过读研究生来进一步提高自身能力并且能够勤奋刻昔的人来说,考研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本科阶段学的东西比较基础,每门课程都只是浮光掠影点到为止,要想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某门课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就可以通过研究生教育来实现。一名高分子与材料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如果去做销售或者人事,绝对不会因为学历而处于劣势,但如果想进入相关行业从事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方面的工作,那可能就很难比研究生更有优势了。高分子材料如此,生物化学、航天工程、有色治金、基因遗传、矿物加工,如此等等莫不如此。所以,如果觉得自己更适合从事技术性工作,毕业以后也不会有什么野心,不想在市场上呼风唤雨,不想独立门户地创业,而只想做一名优秀的技术性认才。那么,就很有必要多花几年时间在大学的实验室里了。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技术性工作都是学历越高越好。有一些技术其实门槛并不高,以本科阶段学习的知识加上一定的工作经验就足以胜任,那就没必要去考研了,通过读研究生来进一步掌握还不如在工作锤炼,那就设必要去考研了,通过读研究生来进一步掌握还不如在工作中结合实践深人学习。只有那些对于本科生而言比较难深人掌握的高精尖技术才有必要通过硕士甚至博士阶段的系统学习进行更深人的研究。对于那些将学术作为事业追求的学生来说,读研究生、读博土不但是件快乐的事情,而且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因为本科阶段毕竟是比较基础的教育,要想在某一一个学术领域有所成就,那就需要通过深造进行更系统更深人的学习。同时,选择学术作为事业便意味着只能去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就业,而在当令的中国,如果没有文凭是绝对不可能进人这些单位的,巩俐成为北大教授则纯粹只是一个例外。如果某位大学生有朝一日被老谋子看上了,或许n年以后也能不经过考研和考博便轻而易举成为大学教授吧!还有一些人可能觉得自己的专业索然无味,对另外某个专业则兴趣盎然。如果另外那个专业的门槛不高,那就可以一毕业便去抢那个专业的饭碗,通过专业不对口的就业来“背叛”自己的专业而进人自己更感兴趣的行业。中文、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会计、国际贸易等专业的门槛都不算高。但对于门槛比较高的专业,恐怕毕业以后直接通过不对口的就业而进入那个行业就很难了。如果一个中文专业的毕业生很想做医生,恐怕没有哪家医院会聘用他,就算聘用了也很难胜任。所以、跨专业考研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对于这种学生来说,考研的意义就更加接近于第二次高考了。
?
2003年硕土研究生报考人数79.7万,录取19.6万,60.1万考生落榜。2006年报名人数127.5万,录取34.4万, 93. 1万考生落榜。2006年虽然招生规模比2003年扩大了14.8万,但落榜考生却增加了33万,如今457万考生落榜近300多万,随着落榜的考生越来越多,“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考生也越来越多很多应届毕业生考研失败以后并没有去找工作,而是离校以后在校外租间房子,成为了“考研专业户”。有一些工作一段时间的人也会辞去工作而回到学校附近租间房子,早出晚归地在学:校里自习、听课。我的母校后面是密密麻麻的民房,那些民房里便住着很多这种“考研专业户”。在北京,这种人更是司空见惯,传说中那位全世界最如娜多姿享亭玉立的芙蓉姐姐便曾是其中的一员。这些人一大早就会去教室占座位,其积极性和娴熟程度令北大在籍的学生都望尘莫及。听课之余,他们当中们便在教学楼或者图书馆自习,深夜回到家还要继续熬夜。很多人考了一年又一年,精神上的压力可想而知,加上没有经济来源,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所以不少人极为憔悴,二十多岁的人就“早生华发”了。有一位考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人接连考了6年他的头发已经掉了一大半。
?
一个有3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和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硕士研究生,究竟谁更具有竞争力呢?在内地一些城市,很多用人单位都会存在盲目的“文凭崇拜”份走科生足以胜任的工作却偏偏要求应聘者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似乎这样一来显得自己单位非常有面子。大四的时候学校组织了一场规模较大的招聘会,招聘会上很多不知名的公司都要求应聘者具有硕士以上学历,还有很多职位要求博士学历。事实上那些职位的月薪最多八千来块钱,一个不算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就足以胜任。记得有一家工艺品公司要招聘一名行政文员,职位要求竟然是:女, 硕士以上学历,过英语6级,五宫端正,身高172cm 以上,文笔优美,端庄大方。这分明是招聘高级的妓女!深圳见到很多文员不符合上述任何一项条件,学历甚至可能只是初中,但她们绝对是非常称职的文员。所以,千万不要因为有一些无赖公司盲目追求高学历而觉得本科生一无是处。就算读了博士进人那种公司又怎么样呢?这种跳梁小丑一般的公司只不过是需要招聘一些高学历的人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它们根本不可能为真正的人才提供任何锻炼能力的机会和施展才华的舞台。研究生,而非”烟酒生”,这个词语最初是从一个在读研究生口中得知的。这样一个词语未免过于刻薄,但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很多研究生的生活态度和生活状态。很多研究生呆在实验室、教学楼和图书馆的时间远远不如呆在舞厅、酒桌等其他场所的时间。前不久我去一所大学约见朋友,吃饭的时候发现旁边几张桌子上的人全是研究生,开口闭口都是“我导师”、“我老板”之类。他们整个席间天南海北什么都侃,但自始至终没有谈到任何跟学术有关的问题。我落座的时候他们已经吃得差不多了,可我离开的时候他们还在兴趣盎然地喝酒,啤酒瓶早已摆满一地。不是说研究生就不能举杯痛饮,但是,当研究生成为了“烟酒生”他们和本科生相比较而言优势何在?我读书的时候有专科生很不屑地对我说;“你们本科生不过是比我们专科生在大学里多待了一年。”,如果研究生期间没有得到显著的成长,同本科生比较起来就真的只是在大学多待了三年。有一句话是这样描述的:保研的过着猪一样的生活,求职的过着狗一样的生活,考研的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我想很多考研成功的人从他们得知被录取的那一天开始也像保研族一样过猪一样的生活了吧。像猪一样吃了就睡、睡了又吃,无忧无虑悠哉悠哉,这种生活当然非常惬意,可是,当他们享受这份惬意的时候,那些在求职或者工作的同学已经用经验和磨砺将他们远远地甩在身后了。要论工作经验,研究生是无论如何也比不过本科生的,因为当他们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本科生已经工作三年了。所以,研究生只能从“研究”的角度让自己更有优势,也就是说,研究生要想比本科生更受用人单位欢迎,就必须拥有更扎实的知识基础、掌握更尖端的前沿技术、具备更突出的研究创新能力。而且这种优势必须明显到一定的程度:足以弥补自己工作经验方面的不足。如果读完研究生以后不能比与自己同时本科毕业的人更有优势,而只能从在自己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刚读完本科的那些人身上获得成就感,那就实在有点可悲了。
应届毕业生往往因为没有工作经验而备受冷遇,但也有很多公司为了培养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而专门招聘一些应届毕业生,华为、远大空调、中兴通讯等很多大型公司每年都会举办专门的应届毕业生招聘会,这种机会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来说可谓是可遇不可求。前来应聘的杨宁却并没有把握住这样的机会。杨宁是西安一所重点高校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应聘的是程序员一职。杨宁的外表非常阳光,与人交流的时候也非常得体,加上是名牌大学的计算机硕士,所以人事部对他非常满意。按照招聘程序,技术部要对杨宁进行一轮复试,复试的内容是编写一组程序实现一个比较简单的操作流程。考虑到应聘人员都是应届毕业生,所以复试的题目对于工作经验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就很容易过关。但是,杨宁迟迟没有完成,而与他应聘同一个职位的其他一些应聘者却早早地按要求完成了。杨宁自然没有通过技术部的复试,这让人事部多少觉得有点可惜。后来人事部找杨宁进一步了解厂他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知道已经判了死刑的杨宁倒也非常耿直:他研究生期间几乎不曾认真学习过专业知识,读三年研究生并没有让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理论基础得到提高。过去的三年里,他更多的是在参加一些无聊的应酬,并通过给导师做一些机械而简单的事情赚点抽烟喝酒的钱。人事部经理跟我说完这些的时候,我不禁发问:假如杨宁回到三年前重新读研,不知道他会不会换一种生活和学习的方式?又或者他是否还会选择读研?读研究生不但需要研究书本里的知识,还需要研究书本外的知识,以免陷入本本主义。用人单位在面试应届毕业的研究生时,并不会特地考察其工作经验,因为没有人会对应届毕业生的工作经验抱什么期望,但是很多单位会换一个角度考察应聘者对于现实生活的理解程度。这种能力不是仅从书本上能够学来的,也不是一定要有工作经验才能具备,但是对于工作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甚至决定作用。小昭是北广新闻学专业的研究生,按理来说进新闻媒体应该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可事实并非如此。她在北京先后应聘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多家大型新闻媒体,但都铩羽而归。后来她索性来到深圳,并很快得到了深圳电视台的面试机会。虽然深圳对于学校、专业和学历并不非常重视,但小昭作为一个北广的新闻学硕士,难免会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小昭在面试过程中的表现却很让人失望。主考官提出的问题是:“深圳关外有一些食品加工厂完全不具有法定的卫生条件,但这些厂家非法加工食品以后总能通过某些渠道使其不合格的产品堂而皇之地摆上了不少超市的货柜。作为一名电视记者,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如果要向社会公众披露这一现象,你将采取哪一些方法进行跟踪拍摄?这其实并不算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在电视上也会经常看到类似的新闻,可是,小昭却一筹莫展了。她只含糊其词地说要对这种现象进行采访,并背出了教材上关于新闻采访的很多理论。主考官进一步问道:“如果你在秘密拍摄了某个地下工厂的流水线以后对方发现了你的身份并威胁利诱让你交出菲林,你会怎么做?,小昭想了想,将教材里关于新闻职业道德的一些条条框框背了一遍,最后得出结论:一定不会妥协。然后主考官又问:“那假如你的人身安全受到了威胁,就算你不妥协也很难将摄像机带出工厂,怎么办呢?”小昭顿时犯难了,犹豫了半天才支支吾吾地说:“我们老师好像不曾教过这方面的内容。”做出这样的回答还不如自杀来得痛快!
研究生要想尽可能充分地利用自己的硕土学位,还需要注意其他一些方面的问题。首先是专业的选择。选择专业一方面要基于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目标,还要充分衡量不同专业的就业情况。有很多传统的专业就业情况非常糟糕,跟这些专业的本科生比较起来也毫无优势可言,但有一些专业的研究生在就业的时候可谓是奇货可居,只是这些专业可能是新兴专业,本科阶段又没有开设,所以很多人在考研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相继设立了物流工程的硕士点,这些专业的研究生在毕业前很长一段时间就早早地被用人单位“预订”了,可谓是“玉在 中求善价,敏于食内待时飞”,爽歪了啊。类似的专业还有很多,比如工程造价、宝石学、体育经纪、信息安全等,不一而足。除了专业以外,还要考虑学校的特点。不同学校开设的专业可能相同,但其学生得到的就业机会可能完全不同。譬如说,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学院的学生可能比北大清华的更容易进入中远集团之类的公司,而北广、中戏、北电的学生应该也比其他学校的更容易进入新闻媒体或者娱乐圈。中南大学的前身中南工业大学曾经隶属于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有色金属方面的公司几乎占据了半壁河山。后来学校和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合并,医疗卫生系统和铁道系统的用人单位也相继成了招聘会的主角。其他的大学也都会有自己的特色,所以,考研报名选择学校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方面的因素。选择在什么地方读研究生,这也是一个不能不提的问题。一般来说,在某个地方读书就有利于在那个地方就业。假如一个武汉大学的研究生想去上海发展,他毕业的时候当然可以去上海驻扎下来找工作,但是驻扎一个星期,只有一个星期,驻扎一个月也只不过是一个月,跟上海高校的学生比较起来明显处于劣势,经济方面的成本绝对要高得多而且由于对上海不很熟悉,应聘的成功率也可能要低一些。而反过来的话,一个复旦大学的毕业生要想在武汉找份工作可能就不如武汉大学的毕业生方便了。所以,我建议考研报名的时候最好先考虑自己以后想去什么地方工作,然后尽量报考这个地方的大学。当然,前提是这个地方有让你比较满意的大学。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深圳大学。坊间有一种说法,说深大不过是一流的校园、二流的管理、三流的老师、不人流的学生”,但这样一所大学的毕业生却几乎全部能够在深圳就业,而且工作并不差。这一方面有政策照顾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因为深圳大学的毕业生占尽了“地利”的优势,近水楼台先得月。我原来工作过的一家公司共有150余名员工,其中有不少北大、南大、浙大、华工、中山等著名高校的毕业生,深圳大学跟这些学校但是,公司却有50名以上的员工毕业于深大,而且这些完全不具有可比性,人的工作岗位完全不逊色于其他学校的毕业生。另外,研究生在毕业求职的时候应该保持一种谦和的心态。很多研究生都很自以为是,觉得学历高就很了不起,这种心态最终只会让自己四面楚歌。小胡的经历便是一个明证,立志从事市场营销工作。毕业求职的时候。小胡是上海某名校的研究生,小胡接到了某it公司的面试通知,职位是市场营销。面试当天,小胡按时到场踌躇满志。前台小姐给每个人发了表格,填写个人基本情况。小胡到达公司,偷偷 看了一眼左右,发现都是本科生。看来自己硕士生的学历应该占了不少优势,他暗暗得意。人力资源部的人收回表格,编了号。然后按照顺序,候选者一个接一个进入面试的房间。小胡等了一会儿,只见身边的几个本科生都被叫到了,自已却迟迟还未轮到,有点不耐烦,轻轻嘀咕:“怎么还没轮到我?我是研究生,难道不该优先考虑?”好不容易才轮到了小胡。面试官首先让他作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是xx大学xx系研究生毕业。”小胡的开场白没有像通常人那样介绍自己的名字而是用学历打头。接着面试官让他谈谈自己应聘管销这份工作的优势。“我是研究生。”小胡再次强调了他的学历优势。“请问你觉得自己作为一个研究生,优势主要体现在哪里?面试官接着问道。小胡说:“我在研究生期间服着导师做过一些项目,有更多的实践经验。”面试官接着问道:“你觉得你的实践经验比有三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更丰富吗??”“我认为自己比那些本科生具备更扎实的专业,小胡有点儿不耐烦了,说:“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坐在他对面的hr不紧不慢地说:本职位对于专业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似乎并不需要你这么高。所以,我觉得你今天来参加这场面试,未免屈才了。”小胡的心态在很多研究生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事实上当一个多读了三年书的研究生和一群本科生甚至专科生同时应聘某个职位的时候,要他心里一点儿想法也没有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自认为与众不同并不等于在别人眼中也出类拔萃。事实上营销、文案、采编、公关等很多工作职位对于学历的要求并不高,研究生和本科生比较起来根本没有优势可言,而且如今研究生几乎泛滥,很多大学的研究生人数都超过了本科生的人数,有些高校的本科毕业生竞然有高达70%的比例继续读研。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研究生还自特学历很高而心高气傲,那只会引起面试官的反感,进而让自己一次又一次与工作机会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