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大师,为何抵挡不住两个年轻人的接化发丨哲学考研(气功大师app官方下载)
他!冠绝时代!他!气功高手!他!高坐于虎皮之上,追随者无数。却与自己的侄子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敬请收看本期人物一知——“横渠老祖”张载
宋明时期,元气复苏,儒门外敌环伺。在强敌的压迫之下,出现了纵横时代的四个门派。分别是:由吟风老祖周敦颐创建的“濂”阁、以伯乐居士程颢和折花居士程颐为首的“洛”派、由鹅湖战神朱熹执牛耳的“闽”门,最后就是由我们威虎山大王张载创立的“关”殿。(大家要是好奇这些称号是什么意思的话,就点击上方关注期待我们后续的作品吧!)这一阁一派一门一殿在佛道两宗的夹击中硬生生杀出了一条血路,确立了儒门的主导性地位,并被后世并称为“濂洛关闽”四大学派。
那我们的威虎山大王张载在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为什么他又被称作横渠老祖呢?他与自己的两名侄子究竟保持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下面来详细了解一下。
?人物介绍?
张载(1020年-1077年),字子厚,祖籍高考大省河南,后来为了让子孙后代躲避高考洪流移居陕西横渠镇讲学,故江湖名号“横渠先生”。
横渠老祖在学习的过程中参天地之造化,于一个我时刻铭记在心的日子——某年某月某日,创建了“关”殿。由于横渠老祖的的时代,佛老二宗对我儒门虎视眈眈,于我儒门床榻之侧安睡,故横渠老祖开宗立派之宗旨就是要“兴复儒门,还于旧都“。所以横渠老祖所创造的独门秘籍所针对的就是佛老二宗的弱点——死亡。于是横渠老祖便“以气为本”、辅“以礼为教”,并最终登堂入室“学以成人”。也正因横渠老祖的学问是“以气为本”的,所以横渠老祖的学问也被称作“气学”,横渠老祖也被人(我)称作“气功大师”。
横渠老祖打小就在该旗易帜和上当受骗的方面展现了惊人的才华,在其成长过程中也不断的展现着自己改行的天份。先是想当北宋拿破仑,被岳阳楼主范仲淹随口忽悠之后改行到儒门。转行之后也不安生,一边领着儒门的工资,一边又去拷打佛老的hr,最后融会三家,跳出来单干,成立威虎山关学研究所,并开发出了《正蒙》、《易说》等经典产品。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张载病逝于临潼,时年五十八,尊称张子。与前面描述过的周敦颐、二程以及梅花易神邵雍并称北宋五虎将(北宋五子)。
?早期:年少被骗改行?
张载出生于县委大院,原本是个官二代,其父原在涪州(今重庆涪陵,就是那个名动台湾的涪陵榨菜的产地)任知府,故张载年少时也被时人称作“榨菜小王子”。作为一个官二代,年少时的张载原本过着要吃有榨菜,要穿有榨菜,要住有榨菜,要行有榨菜的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就在他十五岁那年,父亲病逝,于是因缘际会之下,举家搬迁到了横渠(今陕西)。
这场变故对张载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再也不能无忧无虑的沉浸在榨菜的海洋里遨游了。但是张载又对打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据说张载生前最爱听的歌就是著名歌手雪x郎的《爷们要战斗》,每次洗澡都会引吭高歌(bushi)。张载的美好梦想一直持续到那个男人的出现。
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横渠老祖张载呕心沥血好几个晚上,终于写成了千古没留名的军事大作《边议九条》,并向当时任延安市长的岳阳楼主范仲淹呈上。范仲淹读后惊为天人!感叹张载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实在是天不生他张子厚,兵道万古如长夜啊!连忙约谈张载,劝他改行。在临别时,范仲淹还送了张载一本《中庸》,张载视若珍宝,并称范仲淹对他“一见知其远器”。但是实际上大概率是张载普信了,送《中庸》在当时只是礼节性的行为,皇上也经常送臣子《中庸》,不过这种礼节性的行为在张载的眼里那简直是:粉红色滤镜拉满的范仲淹手捧999朵佛洛伊德玫瑰,并在玫瑰中间放了一本《中庸》,单膝跪地,一只手护在胸口高呼:“你是我的神!儒家不能没有你!“
反正无论过程怎么样吧,张载总算是从军事家改行到了儒学家。但是张载这个儒学家当的也不安生。张载在读完《中庸》之后就觉得这东西讲的云里雾里的,话没说完。张载自诩平生最讨厌两件事,第一件事是话不说完留一半。于是张载又从儒门跳槽到了佛门,又从佛门跳到了道门,这也是张载人生中为数不多的三连跳。张载在儒释道三教轮岗之后,最后还是回到了儒门,并创立了威虎山关学研究院,成为一代宗师。
嘉佑元年,张载在京城(开封)成立威虎山关学研究院,并自封威虎山带王(没有)。于京城之中,坐虎皮之上讲《易》,追随者无数。但是这样的的美好生活,在那一天之后就都变了。那一日,他在台上,他们在台下,六目(???)相对之时,他就知道,他回不去了。那一夜他们三人偷偷相会过后,张载就知道,从前的一切都不过是过眼云烟,为了这两个男人,他愿意放弃一切!这两个男人就是——他的表侄二程(程颢及其弟程颐)。
二程作为张载的侄子听说自己的表叔在京城里讲学,于是便来探望自己的表叔。张载逐与二程彻夜长谈,发现自己依凭深厚的气功心法打出的左正蹬、右鞭腿,竟被二人大道至简般的接、化、发一一破解。难道儒门真传竟在这里?张载被二程的魅力折服,拜倒在了他们的牛仔裤下。于是便再次展现了自己小时候就展现出的天赋技能——改旗易帜,当即散尽家徒,原地拜师二程。用张载忠实粉丝兼首席弟子吕大临的话说“尽弃其学而从之”。
自此之后,一代枭雄、威虎山大王、气功大师便与自己的两个侄子一直保持着不清不楚的暧昧关系(主要是在后世的学术界):张载方面认为自己是“尽弃其学而从之 ”,程颐却表示“谓颐兄弟有同处则可,若谓学于颐兄弟则无。”(张载拜师是真心的,而二程作为侄辈大概不敢真的接受拜师。程颐之言,或更多出于谦虚和对表叔的尊敬。)不管拜师的事实如何,张载不拘一格改旗易帜、向小辈学习请教,所体现出的真性真情,都值得我们敬佩、赞服。
?阿尔茨海默老人完成传世巨作!?
晚年的张载终于定下了心,专心在儒门发挥自己的才能。但是晚年的张载直接化身灵感大王(鲤鱼精),记忆力只剩七秒。令人感动的是张载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完成一部“终极著作”的梦想!只能说,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张载的解决办法就是把家里举目所见之处都放满纸张,吃饭想到一句,就记在饭桌旁;睡觉想到一句,就写在床边;上厕所想到一句,那可能少改几句也无所谓。总之吧,就是想到一句写一句,改得一字是一字,最终完成了传世巨作——《正蒙》。
在这个阶段张载曾有感言,说“昏者观一物必贮目于一,明者举目皆见”,也就是说近视眼看东西必须用尽全力盯着看,但是视力好的人抬头就能看到。张载用这个来表达自己思考哲学的过程,没有天赋的人就需要极尽全力思考,但是有天分的人却可以妙手常得天成佳句。但作为威虎山大王,张载也说出了荡气回肠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生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熙宁十年(1077年),气功大师张载得天感召,呼唤宇宙能量后得知自己明天就将会坐化了。于是当晚沐浴就寝,第二日便与世长辞了。时年五十八岁,临终时只有一个外甥陪在身旁。
“太虚即气”。《正蒙》言:“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这里的“太虚”一词本指虚空,张载认为虚空并非人们所理解的空无所有,而是充满着无法感知的极为稀薄的气。而所谓“本体”,即是本来的存在状态。而对于“太虚”和“气”的关系,张载说“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释于水,知太虚即气,则无无。”太虚和气就像水和冰,水结为冰,冰融为水。太虚聚则为气,气散为太虚,两者是同一实体的不同状态相互转化,这就是太虚即气的含义。
太虚即气是张载用以对抗佛老的主要思想武器,在张载看来,客观世界存在的基础既不是佛教所谓的“心识” , 也不是道家主张的虚无, 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气”。他指出,一方面,气的每一种有规定的形态都是暂时的,因而道教的“肉体长生”只是一种幻想;另一方面,宇宙并没有真正的虚空,气作为实体,永远同一,因而佛教“空”的教义不过是一种迷妄。
“一物两体”。《正蒙》言:“一物两体,气也;一故神,两在故不测;两故化,推行于一。此天之所以参也。”
他认为作为世界物质实体的气是一个统一体( “一物”),它又包含两部分(“两体”),这两部分相互作用, 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在一个实体中;因其是对立面的统一体,故神妙不测;因统一体中包含对立面, 故变化无穷。对立的相互作用就是变化运动的根源。对立面合成统一体,叫做“参”。
“民胞物与”。?《西铭》言:“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张载在《西铭》中发挥了他的泛爱思想。张载在《西铭》中发挥了他的泛爱思想。他认为人和万物都同在天地之间,同为天地所创生。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天地就是我的父母,民众就是我的同胞,万物是我的朋友。这就叫做“民胞物与”。当人能够体认到这一点时,就会胸怀天下,放眼宇宙,把自己视为宇宙的一个必要部分,宇宙万物与自己息息相关。
张载作为中哲
史的重点人物,是我们在复习过程中一定需要着重把握的部分。各校对张载的考察频率较高,他的哲学思想以“太虚即气”、“一物两体”、“天地之性”、“变化气质”、“大其心”、“民胞物与”几个概念最为常考。其中“太虚即气”是张载思想体系的基石,题型上无论是名词解释还是简答还是论述都有可能会考到。如东北师范大学23年简答题“张载太虚即气”;又如郑州大学23年论述题“张载的气本论及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影响。”
除此之外,张载与其他宋明理学哲学家的比较也常出现在各校的考题中,如中国政法大学23年论述题:“一阴一阳之谓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解释这两句话的意思,并且论述二程、朱熹、张载的道器观。